今天看军辉老师的公众号文章,读到学生要求老师“讲一讲做题的技巧”时,我也心有戚戚焉。
这一年半以来,我一直带领学生读书,读整本书,细细读,慢慢品。不是今天读军辉文,个中艰难不易诸般感慨可能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当时激起了内心的涟漪,过后就渐渐淡忘了。
前几天,文科重点班的班主任老师要求学生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对于语文教学,向来都是任何人都有话说,学生也是一条一条中肯地提出了好几个方面。我诸条对照、反思,并在内心默默找出破解的方法。可是看到最后一条时,我突然有点难过了。学生写道:“希望语文课能加快上课节奏,课堂多讲一讲答题技巧。”这让我有了深深的挫败感,我一直以为,对于文科生来讲,读书、讲书,是一件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可是在学生看来,答题技巧似乎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学期,我一直带着学生读《红楼梦》。要求学生课下抽时间,每天读一回,第二天课前我们用二十多分钟时间讲《红楼梦》。为了这二十多分钟,我费了老劲儿。因为新课与讲书同时进行,我每天都需要备两个内容的课。尤其是《红楼梦》,每天花一个多小时专门听蒋勋讲,边听边记笔记,遇到一些诗词、节气、礼仪方面的知识,还得各方查资料,为了这二十来分钟用在备课上的时间每天超过两个小时,备当天要上的新课内容则单算。
半学期下来,学生已经痴迷上了《红楼梦》,这让我非常欣慰,觉得自己所花的所有心思气力都很值。有一天师傅代表督评委来听课,我本来打算这节课不讲《红楼梦》,给听课人呈现完整的一节常规教学。可是学生不干,他们才不管后面有没有人听课,一直强烈要求讲《红楼梦》。那天讲的是“宝玉挨打”这一回,我带着学生,紧扣文本细节,从王夫人三骂、贾母“唾骂”、贾政“喝退”和王熙凤“独不理”等细节去分析赵姨娘在贾府中的地位,挖掘下层人在极度压抑与委屈之后产生的极强的报复心理,从而去洞悉《红楼梦》中的人性描写与阶级差异的展现。后来,师傅对我这节课给了很高评价,她说,这种大胆的教学内容选择,对于文科生来讲很有意义。
可是现在,却有学生认为这二三十分钟的讲书让课堂节奏受到了影响,这让我很沮丧。细思之下,也是找到了问题所在,每次课堂上讲红楼梦,我都是上去直接讲内容讲细节讲人物,却没有给学生合理的引导,致使一部分不会听课的学生以为我们讲《红楼梦》只是好玩而已,当然显得课堂节奏缓慢了。
于是第二天上课,我给学生讲:“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提出的中肯建议,那就是课堂节奏慢。为什么你会觉得课堂节奏慢呢?因为你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听课。你知道吗,每节课讲《红楼梦》知识,可能都与我们的高考密切相关。比如分析人物形象,对于我们做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和写作有指导意义;比如讲解小说中的诗词,对于我们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诗词品鉴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最怕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去学它。你前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只是听着玩,可是老师其实一直在讲书过程中穿插了阅读、写作的技巧,别的同学在思考、积累、记录,一学期下来,差别当然就出来了。所以,读书,永远不是浪费时间,讲书更不是!只有不用心地读书、猎奇地读书、肤浅地读书才是浪费时间。”
毕竟文科班,毕竟重点班,学生的是非很清楚。在后来我们讲《红楼梦》时,他们听、记、思、言都很认真。学生还是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带着他们去做一些事,更要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就如同整本书阅读,紧握高考指挥棒,让学生读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有有助于应试的收获,他们才不会觉得这是对宝贵学习时间的浪费。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老师就是学生灵魂的摆渡人,他走向哪条路不仅靠自己的造化,也要看我们怎么去引导。所以,教学有很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读书绝对算一种很有意义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