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一星期一本书”这个阅读微信号,每次阅读里面的文章,都让我得到更多的认知和正能量。
昨天看到关于“一个人深到骨子的教养,藏在生活的细节里”这篇文章,每个人的教养,不是让我们做多大的事或者要达到怎么样的一个境界,而是体现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折射出一个人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教养素质。
因为生活的细节才是我们最基本的生活处事态度,文章内容:2021年3月19日,河南郑州一个小女孩上公交车,因为卡里的余额不足正准备下车,司机师傅方珂看到这一幕,赶紧叫住了小女孩安慰道:“没关系,叔叔帮你投币。”然后,方珂起身从口袋内拿出一块钱投进了钱箱。
到达终点站后,小女孩对司机说,叔叔,非常感谢您,小女孩拿着一支画笔来到了司机师傅方珂的身边。
正当方珂感到疑惑时,小女孩解释说:“我们在幼儿园帮助小朋友,老师都会奖励一朵小红花。”
今天,方珂帮助了她,她也想奖励方师傅一朵小红花。
于是,小女孩拿着红色的画笔,在方师傅的手背上画了一朵小红花。
看着手上的小红花,方师傅说,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从这个小事可以看到我们两代人的教养:一个是助人为乐,能帮则帮的精神,一个是感恩。
特别在现在的独生子女或二孩的年代,孩子已经养成理所当然的习惯和行为,只会接受不会给予。有些甚至于被长辈宠溺地无法无天的地步。
孩子从小没有家庭观念,父母再苦再累也是应该的,脑子没有分担这个词语,不会帮忙做家务,也不会照顾弟妹,家里我是独大。
远在古代,我们就有孔融让梨的典故,我们的古人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圣贤教育和三字经教育。而我们现代的文明进步,远不如古人的智慧吗?
一个孩子的成长,从小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我们只负责孩子吃饱,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那这样的家长就错了。
首先,孩子是我们的,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是怎样的人材,这是跟父母关系很大。有句古话说:3岁定终生。虽然这句话这些家长认为是夸大宣传,但是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前教育。从小让孩子培养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人,有家庭观念,让孩子参与到小家庭和大家庭的温暖。
学会承担与分享,可以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告知家长或老师。
人最大的教养,不是时刻保持礼貌、谦逊,而是拥有一颗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的心。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都希望能在一个温柔和善良的环境中度过,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文章中提到一个女孩因为打碎了一个盘子,主动把钱放在桌子上赔这个盘子的款。后来店主一直在寻找这个女孩,在大家一起努力下,终于找到这个主动赔偿的女孩,这个事情充分体现了我们现代人的文明与教养。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体现我们的教养,就像每天听的电台都在宣传,扶老人过马路只需10秒,每天做一些好事,让我们都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