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成长的一点心得体会!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和青少年的性侵事件,为人父母者大都会倒吸一口凉气,感叹危险无处不在。受害孩子的父母更是痛苦抓狂地追问“为什么是我家孩子啊?!”很多家长会祈祷,要是我家孩子有一套金钟罩铁布衫该多好啊。
这种想法并非幻想,金钟罩铁布衫不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你可以将它变成现实,作为伴随孩子一生的礼物。其实每个孩子出生都带来了相应的原料,大人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抓住重要敏感期顺势而为就好。但是很遗憾,一部分孩子的护身金甲还是被家人无意识地破坏了。
一是安全感建立期母亲缺位。安全感是心理营养的重中之重。从出生到18个月,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最需要母亲无条件的接纳和全身心的陪伴。因为工作或迫于生计,国内相当一部分妈妈孩子不满一岁甚至三四个月的时候就不得不开始上班工作,有的孩子甚至送回老家被迫和母亲分离,这些都是很大的隐患。这个阶段,即使被迫去上班,妈妈最好每天能和孩子相见相依相偎,尽量降低伤害。
二是自我认同期经常被迫分享。1岁半到3岁是孩子的自我认同期。咿咿呀呀的孩子们说的最多的词语之一就是“我的”,如果小朋友未经允许拿走了他的玩具,他会攻击争取。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当一部分家长很注重从小培养这种美德,经常强迫孩子分享。讨好型人格的家长甚至会用语言和动作暴力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其实孩子和国家一样,如果从小没有自我意识,就会像不争气的王朝把割地赔款求和当作平常小事一样,只会积贫积弱,那懂得什么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所以,这个阶段我们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强迫孩子分享。
三是竞争期爸爸长期严重缺位。3到4岁是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形成期。这里必须敲黑板了,因为生计需要,爸爸们有的被迫在异乡谋生,同处一城的相当一部分要么应酬不断,要么成了“手机奴”和“游戏控”,这也是“爸爸去哪儿了”这个节目能火的原因吧。爸爸们无论身在何方,必须将“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牢记在心,3到4岁这个特殊时期,爸爸们要尽可能归位(不是说非要辞职全职在家),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孩子建立链接,给予孩子力量,最好是多陪孩子做一些对抗性的游戏,引导孩子与同龄人合作竞争。父亲是给予孩子力量、引导孩子走向世界的人,你尽职尽责了吗?
与此同时,生活中处理好以下场景也尤为重要。
一、婴幼儿哭闹的时候。有一种误区认为小孩子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其实不然,哭是婴幼儿表达需求的语言,就像那首儿歌里唱的“爱我你就抱抱我”。被充分滋养的孩子心理营养充足,会阳光自信;相反,那些小时候连拥抱都没被充分满足的孩子,一辈子都会有种“不配得感”,潜意识里对美好的事物望而却步,不敢想不敢追求。
二、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父母要勇敢地站出来给予孩子力量,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哪里,爸爸妈妈都是我坚强的后盾。哥哥三四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刚出电梯,到了单元楼门口,就被一个骑“飞车”的七八岁的孩子撞倒了,脑袋着地。那孩子吓懵了,爱人教育但没有呵斥那个孩子,问了他父母名字和单元号,就抱着哥哥找到孩子的父母,然后一起去医院做了检查。从头到尾我们没有和对方父母争吵,也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让他们全程参与,后来我们两家大人反而成为了朋友。
三、孩子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小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陪伴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急不得躁不得。孩子不小心犯了错,他自己一般都会有点害怕自责,大人点到为止,没必要再大吼小叫。甚至强势的家长遇见孩子犯错往往不依不饶连吼带骂,这样会把孩子的自尊粉碎成一地鸡毛,孩子走向社会不受欺负都难。
四、孩子想探索冒险的时候。好奇心重是孩子的天性,不知天高地厚也是他的特质。在排除隐患,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大人可以悄悄提供相应的保护,允许冒险、鼓励冒险、陪伴冒险,这也是他培养自信提升“内功”的好时机。妹妹天生就是那种不畏艰险的小姑娘,天天爬高上低,跟着哥哥摸爬滚打,虽然也闯下不少祸,但我们没有怎么限制。记得在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护航》中那个女飞行员小时候跳水塔那段,我们仨都异口同声地说“那不是妹妹吗?”当然妹妹自此也一直说自己要当飞行员。
抓住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练好了闯天下的内功,犹如金钟罩铁布衫在身,各种伤害自然远离。
希望所有男孩子积极阳光,浩然正气慑敌千里。
希望所有女孩子活泼开朗,金甲护身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