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
传说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能活到七十多岁。但是,鹰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完全衰老。
它的爪子开始僵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严重影响进食。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是坐着等死,还是历经一个脱胎换骨的蜕变,一百五十天漫长的魔练。。。。。。
这是个充满血腥和暴力的,甚至几乎是变态的自残过程。
它需要飞向山顶,用它的喙不断地击打岩石,忍受血肉四溅的剧痛,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
它用新长出的喙,把老化的指甲一根根拔掉,同样又是一个撕心裂肺的痛苦过程。
等新指甲长出来以后,它再将自己的羽毛拔掉。
这样经过五个月,一个重生的雄鹰横空出世了,它又有了30多年的生命。
这个励志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了。然而,却引起专家的批判。
鹰,鸟纲隼形目鹰科动物。性猛,善攻击,以鼠、蛇、兔等小型动物为食,亦可捕食小型羚羊、鹿。
这个传说的漏洞之处很明显:
1 鹰属鸟类动物,鸟类每年都会换羽,并不是非得等到笨重的,飞不起来了才需要换。
2 动物的指甲会自我磨损,不需要修剪。
3 最让人费解的是,鹰的换喙过程过于离奇。稍有生物常识的人都知道,鹰的喙直接和头骨相连,如此大幅度的敲打,势必造成颅脑的损伤。
4 生物的衰老是由内而外,单凭更换外表的几个零部件,就能重生,实属无稽之谈。
因此,该传说一流行,就受到各路人士的猛烈抨击。批评作者用不切实际的想法,吸引读者眼球,纯粹是侮辱了读者的智商。
我想说的是,专家你太较真了。但凡有一点科学知识的人,一看就明白,这个故事是杜撰的。
我们没必要去考察该故事的真实性,而是感受作者,真实的想表达什么。
通过《鹰的重生》,作者想告诉我们:当深陷绝境,未来一片渺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我们是等待死亡,还是穷尽毕生力量,奋力一搏。
对于懦夫而言,会选择前者,对于强者来说,会放下沉重的包袱,战斗到最后一刻。
由此,我想到了N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命运对她来说,太残忍。
四十岁那年,老公炒股失败,跳楼自杀了。半年后,相依为命的独子,因为横穿马路,出了意外,司机逃逸。
为了救回儿子的命,她倾尽所有,欠了一屁股债。但是无情的车祸,依然带走了她唯一的希望。
原本就有心动过缓的她,在一次感冒后得了心肌炎,命是保住了,却留下了“心肌肥厚”的后遗症,心率下降到40。
她说,老天容不下我,这次我可能过不去了。
强烈的精神打击,严重的心脏疾病。她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擦干眼泪,调整好心态,重新站了起来。
她说:“生活对我太苛刻,不给我一点喘息的机会。但是压不垮我的,我是打不死的小强!”
她首先选择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每天坚持。
开始时一动就胸闷、气短,甚至走不了一百米。
也许对于正常人来说,一百米算什么。但对她来说,则是生与死的距离,随时面临着心脏骤停的危险。那种濒死的压榨感,那种孤独的无助感,像毒蛇一样吞噬着她。
但是她没有气馁,她说只要有一丝机会,她都不放弃。
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后了。
神采奕奕,已然没了曾经的颓废。不仅如此,病好之后创建的小公司也初具规模。
当我问及近况时,她说,我已经浴火重生了!
是啊,当初如果不是她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估计她的坟头,早就长满草了。
生活就是这样,你对他低头,他压的你喘不过气来,你向他挑战,他则缴械投降,你才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