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14)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14、隔山拜佛
桃园里的花苞已经泛出了淡淡的粉晕。
村内、村外出现了三、五成群的游客,他们好奇的观看着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在村子里面的转悠的,多数是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进了一间又一间的老房子,坐在里面喝茶、聊天。
每天来的客人渐渐的达到一、二百人、三、四百人了。各家各户开始零散的住上了客人。
水竹感觉不能再等了。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他要实施心中酝酿已久的“诱敌深入”和“隔山拜佛”的计划了。
他翻出了老同学,也是多年的至交张军的电话。
张军与水竹同龄,是江南师范学院的同学,现在江南省政府参议室但任副厅级参议员。
水竹与张军在学校时就是好朋友。水竹这几年的磨难,张军是既同情,但又无奈。
春节前,水竹与他联系上了,把自己的现状和想法告诉了他。
张军感到非常的震惊,他没想到老同学经历了这么多的痛苦,现在却还有如此的构想和胆识。
春节前,张军单独来过一次,看到农场和水竹凹村的变化,更是让他大吃一惊。
这是他从政这么多年,从没有看到过的,一个让人焕然一新的新农村的模式。
那天,水竹与张军深谈了一个下午。张军看到了墙上的图纸,他更是感到了震撼。
他没想到这个老同学有如此的手笔和心胸。
水竹想通过他,引起江南省委、省政府的关注。
张军问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自己不去找当地政府或江东市。水竹笑了笑,又深深叹了口气。
张军理解了。水竹毕竟在江东市工作多年,又在江东市犯的错误,现在再去求他们,自己面子上不但过不去,恐怕也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
水竹笑着对他说道“你我都在政府工作了几十年,其中的深浅、奥妙就不用我多说了,隔山拜佛往往来的更快啊……”。
水竹对兵法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这段话领悟特别深刻。
他想以“正”来创造水竹凹生态村的“内因”,最终以“奇”将这个“内因”,演变为“胜”的“外因”,营造出更多“可胜”的外部环境。
否则,单是靠小山村几十户的村民,要创立一个生态乐园,还要打造一个时代的缩影谈何容易。
但是,水竹相信张军的能量,也相信自己“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的信念。
兵法云“胜可知,而不可为”。他虽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他必须创造必胜的环境和条件。
春节后,张军又来了一次。他不仅是为了帮助老同学,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个值得挖潜的重大课题。
张军第二次来后,更是诧异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小山村又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他和水竹又深谈了半天。回去之后,张军立即在江南省政府的内参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这篇内参的标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是个什么样?》,副标题是《从水竹凹村的变化中找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答案》。
前几天,张军给水竹反馈说,这篇内参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关注。
省长肖竹明同志在内参上作了重要的批示。
那天,水竹拨通了张军的电话,告诉他现在一切准备就序,请他想办法约上肖省长。
水竹特意交待“最好在一周后,桃花盛开的时候,请肖省长亲临水竹凹村……”。
放下电话后,水竹接连几天,连续召开村民会议,详细讲述了桃花节的意义,以及各项准备工作。
他重点讲解了接待服务的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
他反复说道“桃花节是60农场的节日,是水竹凹村的节日,是我们村里每一个人的节日……”。
他要求村民“新房子要有新样子,老房子一定要保持老样子,要把老房子全部让出来,摆上老旧家具和用品……”。
他号召村民“要让城里人,在这儿感受到六、七十年代的气息和精气神,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小山村人纯朴和热情……”。
他一再强调“桃花节的成败关系着今后的规划能否实施,关系着水竹凹村的未来……”。
他让周小玲自即日起,每户选派一名家庭厨师,在农场集中按菜单突击进行培训。
他又让三婶担任村督查组组长,每天带几个老年人,在村内来回检查,发现问题立马纠正。
水平与水虎又将三婶的手机号码作为顾客的投诉电话,张贴在各显要位置。
水竹少有的出现了亢奋,甚至是有些冲动了。他几乎是声嘶力竭的在鼓动、在动员。
因为,他深知“上下同欲者胜”的道理,没有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乡亲们从未见过水竹如此的紧张和激动过。
他们感觉到了桃花节的重要了,更感受到了水竹迫切的心理和强烈的期望了。
村民们自发而又狂热的进入了战前准备。
水氏三家作坊,加班加点的生产、包装产品。
几户篾匠起早贪黑的编织各种竹器用品。
巧妇能手们,不分昼夜的赶制着手工织品。
几个桃园户主们,又加搭了多间毛草棚和凳、椅。
各户推选的家庭炊事员,在农场认真的学着烹饪。
各家各户、合家老少一齐动手,整理新房,清理老房,到处收集着老旧物件。
水竹凹村悄然的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他们在有序而又紧张的准备着、冲刺着。
他们在全力迎接和期盼着桃花节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