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类
@CrossOrigin
- 参数:
- origins: 允许可访问的域列表
- maxAge:准备响应前的缓存持续的最大时间(以秒为单位)。
- 作用:
解决接口的跨域问题。(Spring>4.2) - 使用
可以与Controller和RequestMappnig注解一起使用@CrossOrigin(origins = "http://demo.com", maxAge = 3600) @Controller ... @Controller @ReuqestMapping("/") public class DemoController{ @CrossOrigin //这里需要注意,最好注明请求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跨域失效 @GetMapping("/demo") public String demo(){ ... } } //这两个属性可以分开设置
@RequestParam(value = "$count", required = false)
- 作用:
用于从路径中获取前端传递的参数 - 参数:
- value: 参数名
- required: 是否必传(boolean型)
- 使用:
@RequestParam(value = "name", required = false)
,从路径?xxx&name=xxx
中获取name的值,若required为true
,则没有name参数的时候,name的值为null。
@RequestBody
获取Post请求中的请求体。
@PathVariable
- 作用:
从Rest请求中获取指定参数的值。 - 参数:
- value:指定参数的参数名。
- 使用
和RequestMapping连用/** * 获取id的值 * @Param id */ @PostMapping("\xxx\xxx\{id}\p") public String getId(@PathVariable("id") Integer id){}
组件类
@PostConstruct
- 作用
被注解的方法,在对象加载完依赖注入后执行。且只执行一次。 - 介绍
这个注解实在Java EE5规范中加入的,是在javax.annotation包中,并非Spring注解,在Servle生命周期中有一定作用,通常是一些初始化操作。 - 使用
- 除了拦截器外,不允许有参数,否则报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 方法可以为private
- 返回值为void
@PreDestory
- 作用
被注解的方法,在对象消亡之前执行。
@Component
泛指组件,当组件不好归类的时候,使用Component进行标注
@Controller
控制层标记,用于标注控制层组件,基于@Component
@Service
业务层标记,用于标注业务层组件,基于@Component
@Repository
持久层标记,用于标注数据库访问组件,基于@Component
@Autowired
接口可以被容器注入
@Qualifier
当接口有多个实现类的时候,使用这个注解声明使用哪个实现
@ComponentScan({“com.x.x.x”,”com.x.y.y})
指定Spring扫描包的范围,SpringBoot默认扫描SpringApplication类下的所有包,如果不在其包下,则可以使用这个注解扫描指定的包,扩大spring的扫描范围
@Retryable
- 作用:
- 使用try/catch来重新处理显得不够优雅时,使用spring-retry注解,在不入侵原有业务代码的方式下,实现重新处理的功能。
- 被注解的方法发生异常时会重试
- 参数:
- value:指定发生的异常进行重试
- include:和value一样,默认空,当exclude也为空时,所有异常都重试
- exclude:指定异常不重试,默认空,当include也为空时,所有异常都重试
- maxAttemps:重试次数,默认3
- backoff:重试补偿机制,默认没有
- 使用:
引用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retry</groupId>
<artifactId>spring-retry</artifactId>
</dependency>
开启retry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Retry
public class Datasync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Datasync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在指定方法上标记@Retryable来开启重试
@Retryable(value={A异常.class,B异常.class},
maxAttempts=重试次数,
backoff = @Backoff(value = 每次重试延迟毫秒数))
public Integer retry() {
LOGGER.info(“测试retry”);
final int a = 5;
int num = new SecureRandom().nextInt();
if (num % a == 0) {
return num;
}
throw new RetryException(“重试失败”);
}
在指定方法上标记@Recover来开启重试失败后调用的方法(注意,需跟重处理方法在同一个类中)
@Recover
public void recover(A异常 e) {
// … do something
}
@Recover
public void recover(B异常 e) {
// … do something
}
@Backoff注解
delay:指定延迟后重试
multiplier:指定延迟的倍数,比如delay=5000l,multiplier=2时,第一次重试为5秒后,第二次为10秒,第三次为20秒
@Recover
当重试到达指定次数时,被注解的方法将被回调,可以在该方法中进行日志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发生的异常和入参类型一致时才会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