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方向就要风雨兼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也是自己坚持对的选择。来到了黄原孙少平才感到一切是那样陌生,但是能走回头路吗。心中有一个坚定的回答——不能,当然回去也只不过是买一张回去的汽车票半天就是又会回到自己熟悉的双水村了。就是因为不甘心才出来的当然不能就这样再回去,可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是非常多的。
来到劳动市场出卖自己的劳力,这些揽工汉都希望找到自己的“工作”,孙少平第一天就没有找到。晚上去什么地方住宿,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能先老朋友金波也不能住旅社。那就只能先一个熟人猛然之间想起了诗人贾冰老师,记得那年来黄原故事会调将跟着文化局杜局长来他们家吃过一顿饭。对于这样一位老乡,该不该就去投奔去住一晚上。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选择去碰碰运气,虽然贾老师夫妻的脸色非常难看但贾老师还是勉为其难地收留了他。这显然不是一个长远打算,第二天还得赶紧去找自己的远房舅舅马顺。
孙少平来黄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远房舅舅马顺介绍给了他们大队书记家去做工,孙少平怎么也不会想到和这家人结下了缘分。很显然有了工作也就有了住处,因此少平坚持将别人两块的工钱给自己主动降到一块五。为了生活找到了活,买了一盒饼干感谢贾冰老师的留宿之情拿回自己可怜的铺盖。心中怀着感恩的心感激第一天晚上留宿自己的人,并且借了一本《牛虻》的书就匆匆回到了自己干活的工地。
对于上工地的人来说头三天是最为艰难的,如果熬不下去就有很大可能被主人家辞退,因为从来都不会缺少出卖劳力的人。苦累煎熬孙少平都要坚持忍受下来,这种意志就远超常人。
我们在小时候都认为亲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伴随着你逐步成长就会觉得不一定是那么一回事了。有些时候亲戚对你的伤害丝毫不亚于陌生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孙少平就是这样想的。孙少平转眼之间来黄原都两个多月了,因为第一份“工作”是舅舅马顺介绍给曹书记家干活的。
长时间的交往之中少平从这家人找到了些许温暖,这使得少平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相处都是互相的,好和好是彼此真诚付出换来的。当大队书记的老婆知道少平以前是当老师的事情后就格外关照这位年轻人,少平也就知恩图报帮他们一家人干一些活帮他们的孩子辅导功课。这是孙少平出门来第一次感到的温暖,出门在外不容易。
曹书记家的窑要合口的那一天许多村里人都带着巴结的意图来帮忙,这里面也包括孙少平的舅舅马顺。由于太过卖力手磨破了,石料上粘血了,在农村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少平为了感激曹书记一家人的关爱出声提醒了,这样就得罪了舅舅马顺。马顺两口子再也没有给过孙少平好脸色,这成了人情冷暖的一次体验。
阴雨天成了人们最好的休息时光,尤其是出门在外地揽工汉更是没白没黑的呼呼大睡。我们的主人公孙少平却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想一个人到街上走走然后再看一场电影。很可惜电影票买完了,他想看能不能在黄牛那儿淘换一张电影票。猛然间听到有人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转头的刹那两个人都惊呆了两个人都以为自己在梦中相见。
自从一年前田晓霞给孙少平写了最后一封信没有等到任何回复以后,两个人都在记忆中封藏了自己最美好的中学时光。因为当时田晓霞考上了大学而孙少平还是一个农民,不是因为世俗的差距而是两个人都认为不会再有交集了。原来在县城的田晓霞给双水村的孙少平寄去了书和《参考消息》,两人保持着书信往来。生活啊怎么能还有更多的交集了,一个在大学学习一个在农村劳动。当然田晓霞丝毫也没有否定孙少平的意思因为这样出类拔萃的年轻人在当时农村政策活泛的条件下,一定会出人头地闹出一番事业。生活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某一时刻两人相遇以后通过谈话,她看出这个人真的不一般勇敢地走出来。尽管没有考上大学但以另外一种方式在生活,苦难多一些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一日三餐而劳累但正是这些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两人约好了两个星期见一次面,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谈论。田晓霞会借给孙少平好书推荐给他读,这种只有在小说里才有的场景也是非常感人的。大学的课堂上和同学之间是不可能听到如此真实的谈话,因为大学生都还是非常理想化的没有被生活所逼迫。
孙少平被自己的父亲一封信叫回家以后,告诉了分家的事情。其实这个家早就该分了,在农村分家是非常正常的事,分家后孙少平其实成了这个家庭的主人。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父亲年龄已经大了,是该他撑起这个大家庭了。以前有自己的哥哥支持,可现在就不一样了。孙少平是有了这样更高层次的认识后才和田晓霞相遇的,这看似偶然的邂逅冥冥中注定自会有一些安排。当然两个人还没有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只是灵魂深处彼此理解的两个人而已。这两人不光是用语言来交流同时更是用眼神用思想在交流,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一知己得之我幸。这也正是孙少平的幸运之处,可每一个人的路都要自己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