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论做什么,但求无愧于心,无悔于心
从初中开始,我便一直觉得,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儿,无论作何选择,只要自己觉得问心无愧,只要不给将来的自己后悔的机会,想要做什么,那就去做吧。
彼时的我还是人们眼中的学霸,从小当到大的人人口中的“班长”。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班长,却性格内向,性格木讷,不爱说话。遇事只习惯于一味地退让,从不知道什么叫做据理力争。可是那一次,忘了和班里的其他小组长讨论什么事儿了,我们几个人站在教室外面,我居然一个人一直说着说着,说到大家都安静下来。具体的情景我也不大记得了,但是却一直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自己站在众人面前振振有词的样子,眼里仿佛闪烁着光芒,当然,也一直记得自己说的那一句话“无论怎么样,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现在想来,居然也觉得自己那次破天荒的“据理力争”做得还不赖,虽然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勇气。
初中阶段的自己,渐渐地摆脱了小学时期沾染上的骄傲自得的习气,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受宠若惊和小心翼翼。历史考了满分看到一向严格的历史老师祝贺的眼神会觉得不知所措,参加书信征文活动获得了市里的奖项,去办公室领回奖状和奖品时都会小心翼翼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会有那种低到尘埃里的可爱想法——“天啊,怎么可能是我?”、“玩得好的朋友都没有得奖,被她们看到她们心里会不会不舒服哇?”所以,在那样的背景下,自己那次居然可以众人面前“据理力争”对我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02 如果现在我不出去,也许我这辈子都不会出两广了
我从来都不是什么理性的人,当然,也许所谓的“理性”与“感性”,也都是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高一文理分科时,班上好多人为着选文科还是选理科纠结再三,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给自己分析利弊,但是更多的,是庆幸自己终于可以摆脱政治历史的折磨,从此逍遥在理科的世界里。毕竟,那是一个重理轻文的学校。或许我在朋友眼中的所谓的“潇洒”,便是从这时候开始吧。是的,我毅然决然选择了文科。没有过多的理由,只是因为我不想让以后的自己活在数字的世界里过着“斤斤计较”的生活。
后来临近高考,当谈到填志愿的问题时,和朋友走在校道上,我一脸哭笑不得地看着她说:“我肯定是选省外的,我是真的觉得,如果大学这几年我不出去看看,我这辈子都不会出两广了 。”也是,十几年来,早就习惯了常年在两广徘徊 的我,看惯了身边同龄人初中毕业便去广东打工挣钱,十几二十岁便已经是“孩子他爸”、“孩子他妈”的生活,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想选择这样的生活,我想挣脱这样的命运。
老实说,如果不是因为我读书,现在我也可能已经是一个甚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被丈夫孩子和一日三餐弄得焦头烂额。又或者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来北京,现在的我可能还操着口音极其严重的普通话却不自觉,当然也会有对未来的焦虑和迷茫,但更多的当然是安于现状,心安理得地走着家人替自己选择的路。不不不,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至少不是现在的我想要的。
所以我庆幸自己当初的“天真”,也感谢自己的“一意孤行”。来到了北京,我才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更多的资源,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当然,帝都的高物价的确是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大一就开始兼职的我经过几年的积累,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目光更加长远,阅历也愈加丰富。就算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原地,但至少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北京待了好些年”,而不是看着身边的朋友只能感慨地说“北京太远了,有时间有机会我也想去看看。”
03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当初填志愿的时候只想着来北京,专业学校什么的基本都是“玩儿”填的,甚至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填了些啥。直到收到录取短信的那天我才知道自己选的居然是法学专业。最当初只觉得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也许值得去挑战一下。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一直习惯了替别人着想习惯了步步退让,所以妄想着可以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让自己成为“能够为着自己权益据理力争”的人,但事实证明那时候还真的天真得太可爱。
刚上大学的时候也会想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渐渐发现法学这个专业也许并不适合自己,无论怎么学都学不进去,也始终提不起兴趣。我不喜欢冷冰冰的法条,不喜欢为一个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总感觉自己与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后来也想过转专业,也尝试过辅修,但都以失败告终。当然,我不会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而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我依旧喜欢看书啃大块头,坚持一周读完一本书,放假前把借书卡借满抱着厚厚一摞书回宿舍。依旧是贝贝老师的头号“贝粉”,想尽办法尽可能地多上她的瑜伽课而只上她的课。嗯,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和孩子相处,和孩子们相处时做个“孩子王”,和自己相处时做个“大小孩”。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到底要如何选择。但至少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所以在我还没有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之前,我可以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我想要的,我相信总有一天,时间自然会告诉我答案。
04 你活出自己了,就有人能看到
最近跟一个玩得很好的学姐聊天,说到最近满满的行程,还有最近碰到的一些困扰。远在厦门的学姐在那头郑重其事地说:“我觉得他们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朋友圈或娃娃音啥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嘛。你活出自己了,就有人能看到。”我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才幡然顿悟。也许是吧,至少我活出自己了。
高一时文理科也好,大学前填志愿也罢,我做选择的立场从来都是从“我是否喜欢”出发,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受“理科学校多专业多”、“经济金融类的专业出来工作工资高”、“当医生待遇好也稳定”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这样的我,在家人看来是“任性”,在朋友看来却被看成“洒脱”,而我自己却只觉得,一辈子很短,要做就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啊。所以正是这一步一步的“喜欢”,便活成了现如今的我自己:因为喜欢小朋友,所以才想要考教资去小学带课;因为喜欢瑜伽,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和比赛,现在甚至成为一位瑜伽老师不断提升自己;因为喜欢读书写作,也在一直坚持读书打卡写日记……因为喜欢才想要去坚持,因为喜欢,就算辛苦点也觉得没有关系,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的我很好,虽然行程依旧一如既往地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经常一个人在北京各个地方赶场,但是我带的课都是我喜欢的,我面对的,小朋友们也好,会员们也罢,也都是可爱的。所以在很多了解我的朋友都觉得我辛苦的时候,我自己倒是觉得还好,我享受上课时全身心投入的自己,我也喜欢课前一把过来抱住我的孩子们,喜欢下课时一路跟我闲聊还很热心地给路痴的我指路的会员姐姐们。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概是件幸福的事儿,庆幸的是我一直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所以我也应该是个幸福的人。
也许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法不同,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也许现在的我终究经历得太少,积累也不够,也许我多年后的我可能也会感慨“当初还是太年轻气盛”,但是至少现在的我一直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这便是我现在活出的自己,我也喜欢并且享受现在的自己。
你呢?是什么让你一步一步活成了现在的自己?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你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