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刚考试完,下午成绩就发下来了。大明接过数学成绩单,眉头一皱,显然78分的成绩并不令他满意,可想想这个月来自己依然随心所欲,无论是学习还是作业都是应付了事。78分的成绩已经很对得起自己了,于是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他扭头瞥了一眼大刚,看到同桌大刚考了90分,不觉有点惭愧,于是说起了风凉话:“刚刚老弟,看看你公明哥哥,从来不听课,上课睡大觉,做题完全靠个人悟性,一直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就这态度,依然考得78分。哎,12分!你我之间只隔一个解答题啊!”
“你说我每天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经常睡大觉,不就是为了等一下你这只乌龟吗?你那么认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咋就这么不争气捏,12分!能不能考高点,打击我一下!”大明阴阳怪气的说道。
看到大刚朝他翻了个白眼,大明做了个鬼脸道:“给你开玩笑的,别生气啊!嘿嘿,幸好哥哥我拳头硬,要不然想打你公明哥哥的可不止你一个。哎,学霸!顺便问你个问题,都说我嘴贱,那你说我“嘴贱”和“拳头硬”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大刚头也没抬就接到:“我觉得你嘴贱是天生的,拳头硬是相对的。”
“去你的,哥哥我要是按你那个学法,早就独孤求败了!”大明愤愤道。
何止大明,风凉话谁都会说,但它却改变不了你落后的现实。我们在读书期间,分数的制定是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及格线之后都可视为落后。后来由于60分很容易获得,不及格的人数只占了10%左右。由于及格的人数过多,无法对不落后的那90%的人都进行评优评先。
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就按分数段划分为“不及格、中等、良好、优秀”四个等级。有人认为良好以下都为落后,还有人认为优秀以下都为落后,众说纷纭。然而,要想界定何为落后,那就要看是以什么为标准。
如今湖南长沙的中考,只有10%左右的学生才能进入长沙市的四大名校。若以能否考取四大名校为标准,那么剩下90%左右的学生都被视为落后,你一旦位居这90%之列,那就只能对四大名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了。而初中生能够考取高中的比例为38%左右,若你以能否考取高中为标准,那剩下的62%就是落后,只有考进前38%,你才能顺利进入高中就读。
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即20%的人拥有人类80%的财富,若以此为标准,那么80%的人都是落后的,都是财富掠夺的对象。
有时我们对落后的思考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比如从它的反面着手,于是我们要考虑落后,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样才不是落后?是前百分之十,前百分之一还是前千分之一亦或者是万分之一。要界定这个,是需要一个标准的。时代在发展,从过去到现在这个比例是不同的。这或许就是普通阶层与精英阶层的分界线。过去的精英阶层比例相对较高,因为财富聚集不会太明显。所以精英阶层或许只占整个社会人口的20%左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时代。资本集聚正在加速,也正在极度分化。如今的世界首富,单单他一个人的财富可以达到千亿级别。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甚至是一些小国整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而随着大公司大集团不断走向成熟,他们的科技成果都在不断积累,不断在创新,“护城河”挖的越来越宽,也越来越深。让后来的追随者望而却步,难以望其项背。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资源,大公司都在不断积累。小公司即便是搞出点创新,一般如若被看好,都会被大公司收购。若拒绝,大公司就会投入大量资金追随研发相同技术,然后以自己雄厚的资本做后盾进行低价竞争,让小公司血本无归,导致破产。因此被收购也成了小公司最优的选择。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越来越聚集,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就越来越少,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之后皆可视为落后,都将是被剥夺财富的对象。
但很多时候,人们各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并未真正感知自己的落后,而人的自恋心理导致了人类对自己过分的乐观。比如在驾驶员中,90%左右的人会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水平处在中等以上。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又会不自觉的找与自己志趣相投,水平相差无几的人做朋友,自恋的心理倾向又导致了人们总觉得自己处在自己朋友圈里的中上等水平,这种认知偏差使自己产生莫名的优越感,不再有落后的危机感,也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移民到人们的手掌上,名副其实的成为掌上手机。而“微信、美团,共享单车,悦跑圈”等各种火热的APP也快速占领市场,成为了移动互联网这个风口上的猪。
各种APP的火热也产生了各种社群,社群经济正在悄然兴起并不断发展。不同的圈子逐渐建立了起来,在各个圈层里,不断有牛人时不时浮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人们突然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很多人一大截,失去了优越感,没了安全感,这种对落后产生的危机感带给人们的是对知识的焦虑。与此同时,各种知识付费产品也层出不穷,不断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也不断的订阅各种付费专栏学习,好像只要订阅,就获得了一份安全感,对生活就多了一份掌控。然而订阅之后却很难做到一一关注。
反观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失败的典范。记得自己在得到上订阅了八个专栏。而每天最多看的也不超过三个,剩下的就闲置在那里。在喜马拉雅FM上订阅了十几个专栏,有时打开APP,偶尔听到哪个专栏节目感觉不错,就会立刻付费订阅。而最终除了《大咖读书会》还在坚持每天听,其他的都很少打开过,甚至连自己订阅了哪些专栏都搞不清了。对知识的焦虑使我每天对于选择看哪一个专栏都要花很多时间。就这样大量的注意力弃我而去,换回的不是成长,而是一脸的憔悴。
移动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越来越扁平化,人们几十年来狭隘的生活圈子被打破,人们的眼界被打开,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大圈子,世界不同角落里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不复存在,而人们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渺小。
人们对落后的恐惧,对知识的焦虑,对成长的渴求,使得当今众多知识付费产品火热了起来。绝大部分的人不假思索的就订阅了大量的专栏,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从未想过给自己输入的知识建立一个体系,也从未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打破这种焦虑,利用好这份落后产生的危机感呢?
以我之漏建,首先,我们要与自己和解,认识到这份焦虑不仅无助与个人成长,还在不断的消耗自己,浪费自己大量的注意力。尽量采取各种策略把焦虑带来的内耗减到最小,节省自己宝贵的注意力,将其放置于个人的成长上面来。
其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利用好落后给我们带来的这份危机感,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远离安逸的舒适圈,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主动接近那些不断进取,积极乐观的优秀人士,主动进入一些优秀的圈子。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订阅一些优秀的专栏来改变自身的环境。订阅一些优秀的专栏的意义并非单纯的学习一项技能或者一个领域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专栏链接到更多相关领域里优秀的人,优秀的专栏正是一些优秀人士扎堆出现的地方。我们要通过关注他们的留言了解他们思想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有时可以通过讨论互动,提供价值,共同建立或加入一个共同的社群,使自己在一个高质量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成长。
第三,要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及践行计划。合适自己的计划的制定,不仅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还要立足未来,给自己一个大致的定位。而有些行业在不久的未来会消失,我们又何必去凑那份热闹。
大致方向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学习践行,不管是学习一个专栏还是一项技能,首先要做的就是习得相应的最少必要知识,使自己快速入门,然后持续性、系统化的学习。现在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那些牛人,并非突然就变得牛起来,大都经过了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的积累。而我们刚开始就无法沉下心来,学了几天就想要成果,看到身边的人比自己强,就顺便丢几句风凉话,如此焦虑的心怎会取得成绩。
面对落后,风凉话是自我麻痹的一剂毒药,也是我们眼前的一片树叶,让我们被这一叶障目,而无法看清眼前“泰山”的真面目。这样只能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被别人甩的越来越远。只有不断认清现实,勇于面对落后,时刻保持一份危机感,摆脱对知识的焦虑,着眼当下,将自己的大部分注意力聚焦于自己的成长上,和时间做朋友,做到持续的积累,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在不经意间,你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