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群容易,守群难!大多社群不是半死不活、没人发言,要么就沦为专门发广告的灌水群,没有点价值。想退群还怕退群后错过什么,索性就这样放着,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对待这类社群的态度了。
我运营过互联网产品、运营者的社群,有很多运营者也吐过类似的苦水。一个社群,在没有运营情况下,最多能维持3个月的活跃度,其实大部分在1、2个月过后就不活跃了。靠运营者悉心维护的社群,每天都有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每周策划定期的线上活动,想撑1年没问题。但运营者这一年不用做别的了,能维护好这1个社群估计就累得心力交瘁了。
想要运营好社群,费时费心费力,真心不简单!在这里结合经验分享下我对社群的三点建议,希望跟各位运营者多多交流。
(一)凸显群体标签,共建社群目标、愿景
一个社群,就是一个群体,社群的共性标签,就是让个人追逐而来的动力。
小贤的运营研究社,社群活跃度很高,它的口号是“让运营人不再孤寂地成长”,群体便签非常明显,都是运营者。目标和愿景也很明确,让所有运营者共同学习,成长!
还有一类的社群,群体目标愿景同样很强—明星的粉丝后援会群。这个共性标签就更为突出了-都是同一个明星的粉丝。愿景也很明确,分享偶像的日常,支持偶像的活动。
但目前大部分社群的问题是,群体标签是有的,但运营者没有说明愿景和目标。也就是说,大家不知道这个社群是要做什么,像只无头苍蝇乱撞。社群刚建立时,大家会因为有共同标签属性,聊得很开心兴奋,社群看起来活跃。但一个月不到,标签的魅力消失,社群中发言的人数会越来越少,毫无目的的事我们都不愿意做。
所以,目标和愿景就是一个社群的精神内核,就如一个国家的民族灵魂,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听起来很虚,但精神文明一定要有!因为这是社群凝聚的向心力,运营者们,一定要将“社群精神”弘扬到底。
(二)找到社群中的KOL,为你所用
一个社群中有100来人,光靠运营者在群里发言引出话题,那每天得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更何况,如果社群是公司产品的话,一般都带着某种目的,用户本身就抵触工作人员的过多介入。最常见的是一些资料学习群或者大学生求职群,都是公司借助社群试图卖资料或者卖课意。
那怎么能让社群活跃,使运营者从中解放?找到你的社群KOL,让他帮你。如果看过《引爆点》这本书的人,应该知道,引爆流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个别人物法则。个别人物法则中,讲到有三种人:联络员、内行、推销员。
有的人天生是联络员,他们非常喜欢沟通,擅长与他人建立起联系,拥有非凡的交友能力。有的人可能是内行,他们在某方面有很厉害的专业技能,不管问什么问题他都能帮你解答,而且非常愿意帮助他人。还有些人他们是推销员,他们很富有感染力,能很快影响他人的情绪,劝服别人。
而运营者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三类人(有的人具备两个甚至三个特质),运营维护好他们就可以了。给予他们一定奖励,让他们成为社群的有效管理者,你的劳动量会大大减少,效果却比你一个人做的好得多。从此你的任务就变成,跟他们多沟通交流社群的运营和玩法,找出目前社群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就OK了。简单来说,就是做减法,找出比你做得更好的人去运营社群,别再凡事亲历亲为,费力不讨好!
(三)制定明确的群规,定期策划活动来活跃用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群群规一定要有,而且要非常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好在社群建立时,就在群公告里通知大家,让用户了解社群的底线在哪,用群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社群建立后,需要不时地策划线上活动来活跃用户。运营的玩法、活动可以和KOL们讨论,让大家献言献策。活动做出来后,如果效果好,可以考虑让活动固化,成为流程标准化的程序,给用户心理建立一个认知。就像天猫的双十一,社群同样也可以建立自己专属的活动节,像有些社群每周会固定有一天做线上的分享,让大家积极参与,互相沟通交流。
总结:
社群,于我的感觉就是,一群有相同标签的人,共同努力地去做一件事。而运营者就像是背后的领导者,他要找出这群有标签的人,想好要做什么事,还有考虑如何带领大家去做这件事。
最后,很想说的是,社群说来容易,做起很难。运营社群,其实是在运营人!人都有主观能动性,很多时候不会像你安排设想的那样,得到美好的结果。别着急,慢慢洞察人的心理,小步快走、多试一些错,逐渐你会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