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似乎矛盾,出离心的培养是从学习知足开始的。只有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心存感激,我们才会停止盲目的追逐。
——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根据菩提洲在线课程慧觉法师讲释整理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一个人,他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
拥有痛苦的程度与拥有财产的数量成正比。
通过观察,我们能发现,在创造、守护、增长或者失去财产的过程中,均会带来相应的痛苦:守护的时候有守护的苦,增长的时候有增长的苦,丢失的时候有丢失的苦。如果钱很少,丢失时带来的痛苦会小一点;如果一下子丢了几百万、几千万,痛苦相应来讲就会很大。
华智仁波切教诫我们,一个知足少欲的人拥有少量的财产,够自己修行、生活就可以了:“拥有一匹马的主人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等等而整天顾虑重重,虽然只有一匹马,却给自己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苦恼。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
比如,如果你拥有一匹马,就会想:这匹马会不会在白天被别人抢走,或者在晚上被盗贼偷走,或者来一只豺狼把它咬死?草料充不充足?如果是一匹普通的马,这样的劳心费神还会少一些;如果是一匹千里挑一的宝马,甚至是世界第一的宝马,花的心思就会更多,随之给你带来的痛苦也会更多。
如果没有财产,也会远离敌人。没有人会对一名乞丐说:把你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我,否则,我就对你怎么样。所以,一个清贫如洗的人不会有财产所带来的痛苦。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从前有一户富人和一户穷人是邻居。富人家里整天因为钱财的事情吵闹打架,但是发现邻居穷人家里总是发出欢乐的笑声。于是富人想:为什么自己这么富有反而很痛苦,他家这么贫穷反而很快乐呢?
富人不解,便去问别人,有人就说:“你把自己的钱扔一些到他家,看看他还会不会这样快乐?”于是就将一些钱扔到穷人家门口。捡到这些钱之后,从此穷人家里再没有传出欢乐的笑声。
财富的确给他们也招来很大的痛苦,比如如何分配、如何保值、如何隐藏、不被别人偷走等等。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亦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知足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富有,即便没有财产,也能够安然地享受生活中的安乐,感到很知足、很快乐、很富裕。如果你很清贫,要庆幸自己能过这种清贫的生活,并不妨在清贫的生活中,真实地修持正法。
想一想那些为钱财而苦恼的人,对我们来说,过清贫的生活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寂静之道》中说:“我们一辈子都在担心失去,便一辈子都在抓取、囤积,永远没有满足感。”这段话可能会说到很多人的心里。
当我们衡量自己内心的时候,会发现这段话不光是在说别人,也是在说我们自己。我们真的是这样的情况:永远没有满足感,于是担心失去并不断抓取。在担心失去中过日子,由此一定会引发痛苦。
针对这种状况,《次第花开》中说:“很多时候,我们恰恰需要做减法。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仔细观察,我们深深执着的人、事物、状态等一切,没有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当我们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当时也许会带来很大的痛苦;但是过后,你会觉得,没有这些东西,自己也照样会过日子。
所以,并不是拥有得越多,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和满足,自己内心的知足少欲,才能真正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