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家长研修班的群里在讨论的话题是,放手让孩子更加自由从而更加自觉。
我们来反向思考一下,我们真的学会放手了吗?
参与讨论的大部分家长的孩子目前正在上小学一年级下册,刚入小学的时候我们的陪伴进入的如火如荼,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都灌输给孩子。朋友圈火爆的陪作业发飙的文章总是转发的最多,可见陪写作业监督孩子这件事,累的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
而一学期过后,差距也是能看见的。有的孩子就是字也写的好,成绩也好,做事快,看的书还多。而自己的孩子就是上课坐不住,课后作业不会做,能把作业完成已经很好了。而家长面临着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继续上岗。所以在放手的同时是否应该问问自己,是孩子可以让我们放手了还是家长想偷懒了?
我们放手的目的是,隐含的期望孩子能够形成自觉自发的学习态度,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分配,生活细节。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孩子知道如何管理自己吗?他明白怎样去管理自己吗?
首先他知道做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吗?他是否明白事情先后顺序轻重缓急吗?他是否能够坐定提高自己的专注度?他是否有能力有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效率?
一个人要去做一件自己完全不明白的事,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是很难成功的。而我们的效率和自我管理,都是在阅读相关的书籍明白其中的知识再结合不断的练习和不断的总结获得的能力。如果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其中的道理并结合实践总结复盘,孩子是否有能力做到呢?是否会发生孩子在不断受挫中也找不到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方法呢?而在无法协调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孩子会对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可以想一想,当我们怎么也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常常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天赋,直接放弃甚至以后都避免接触此方面的事情以减少自己的失败感。而长期受挫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正面肯定去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模仿去解决自己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而我们的果断坚强和能力大多体现在工作上,是否有渠道全方位展示我们的行为模式,形成榜样的力量?
我们减少了家里的督促,但是其实只是把这个督促交给了学校。作业检查,课业留堂,这些也是督促的手段。只是我们在家里放手了,让自己获得了愉悦感和快乐感。但是如果孩子完成的不好,这样的重担只是回到了老师的肩上。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我们把责任交给了老师。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我们都鼓励老师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当老师能力不足以提高效率的时候,课后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长们都放手,老师花大量力气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并花更多的时间去留堂或者补习。试问,在这么繁重的工作中,老师是否有时间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果课堂效率不能够得以提高,那么受损的又会是我们的孩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如果我们不管孩子的学业,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引导孩子呢?大部分的家长回家都刷手机,看书的估计少之又少。而我们呈现的生活方式对待学习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又是好的?
这些都值得我们在放手前深思并有相应的准备和合适的措施引导,才不至于从紧到松让我们愉悦了孩子放松了,但是到后期问题出现的时候又开始了鸡飞狗跳,妈吼娃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