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了5天的萨提亚经典训练课程学习,和上次一样,也是早上早早约了车过来。昨晚没有睡好,不知是紧张还是期待又或者怕早上起不来,反正中途醒了几次,然后没到闹钟响就起来了,起来后洗漱完毕,吃了点面就出发,不会很赶,时间安排得刚刚好。
在博罗上高速就看到太阳升起,特别特别美,于是快速拿着手机拍下来了。
来到课室八点50分,发现我差不多是最早的,心里之前的那份忐忑放下了很多,心里想着下次我可以早点出发了!
早上ANNA老师带着大家开始Reviw,回看自己。我闭上眼睛,把上次课程结束后发生的一些经历在我大脑里过了一遍,其中闪过的事件有:冬令营事件,寒假自己躺床上独自待的那几天,带向阳公主在家的日子,陪着家里人过年的场景以及最近发生的工作中的状态,想到了晓红!回想到来的前一天,晓红晚到的事件。在这个时间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当时自己还是蛮有情绪,虽然她来到时我没有表现出来。我不知道她要带娃来,她也没有和我说清楚。然后很晚了她说堵车还在麦地,当时我就在想就不会打个车吗?等等自己的一些情绪。
今天早上再去回想这个事件的时候,除了看看自己的这份情绪,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外,还去关注了晓红,体会了下她的感受,看到了她本身的那一份不容易。看到了她很辛苦,她内心里也很难受,看到了她自己难受的情况下还在蒲公英撑着相应的一些工作,确实蛮让人心疼和感动的。
早上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小组分享自己整个早上里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当坐下来的时候,我很紧张,之前都没有出现过的紧张,我在想是不是不知道等会自己要分享什么,不确定而紧张?还是源于哪一份的紧张?然后我做了6.7次的深呼吸,尝试着让自己稍微平静下来。
我是最后一个分享,我分享的时候我把刚刚自己那一刻的感觉和大家分享了,有些累,有些饿,还有很紧张的感觉。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原生家庭带着自己的影响&冲击。当大家分享后,我大脑好像也越来越清晰,此时留在我大脑里的是两个事件:自我价值和敏感。
我说从小到家,我经常要去猜爸爸妈妈具体想表达什么意思,通过他们的眼神,动作,神态,语言等,不断得猜,因为他们没有很明确得把意思传达表达出来。这是我的感觉,所以我现在,特别是这一年多来,我对于大家的各种姿态动作都很敏感,会很犀利得捕捉到。这是我感觉可能是原生家庭里这种模式下影响着的。阿勇老师们,敏感这个词可以换成在意。嗯嗯,估计是这样子的,我自己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身体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个变化,我都感受到,然后心里就会不断得猜测,他们想干嘛呢?想表达什么呢?是我说的不好?做得不好?等等,心里就会不断得翻滚。
后面对于这一部分,我说我可以做的后面也在尝试做的就是核实,询问,把我看到的心里想的那份感觉向对方去表述,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有一件是自我价值感低。现在的我常常感觉自己不好,自己还想做得更好。当别人说:你做的很不错的时候。我的回应是:没什么了,我哪有那么好呀,其实做的还不够。当我去面对自己的时候,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是对自己心里有很多的期待,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一些。当面对他人的时候,我不知不觉会把这份更好去带入,也想让别人做的更好,很多时候看不到好的一面,老是看到他人不好的一面。我就在想这可能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系吧。回想起我从小以来的经历,每当我感觉自己做的很不错,而且收到学校的高度赞扬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有淡淡的回应,或者就是回应:才一次成绩,别骄傲太早,下次继续保持!等等之类的话语。一直都感觉自己会别人家的孩子,一直是被比较长大的!所以在自己欣赏自己这块会少很多,被认可的机会感觉很稀缺。
我分享到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尽量去关注他人好的一面。每天在自己身上一点点去找到肯定自己的点。然后多欣赏他人,过年的时候,有次在外婆家回来的路上,和老爸聊起他的经历,中途我几次不断得向他表达对他的欣赏,没想到在我表达完对他的欣赏后,他反而更起劲,更有继续分享下去的欲望。所以我就在想,其实他们也需要被看见,虽然他们没有表达出来,也没有向我们表达欣赏,但他们同样喜欢被欣赏。我想这是我可以做的一些工作。
下午在做家庭雕塑,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我扮演了两个角色:爸爸和奶奶。
第一次奶奶的角色是被动选择的,大家都已经选定了自己的角色,剩下奶奶的角色就归我了,当时我是一脸萌逼,没有什么感觉。但当我们都静下来去感受的时候,奶奶的感觉是这样子的:面对着背向自己的儿子女儿,自己很害怕很担心,害怕被嫌弃,被抛下的感觉。面对孙女的时候,内心很喜悦,特别是当她回过头来的时候,会期待很想和孙女说说话,但又感觉比较遥远,不知该怎么去表达。当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奶奶,想到了奶奶的状态,突然间好像理解了,理解了为什么她孩子们一段时间没联系她的时候,心里就会特别紧张,在胡思乱想,是不是老了,没人要了?是不是被嫌弃了?等等的想法。也理解了为什么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她总会跟在我后面很想和我说些事情又不知怎么说,有时说了又会被我觉得啰嗦而默默走开。当我在体验爸爸的这份角色的时候,感觉好像还比较轻松,好像后面的老一辈不用操心太多,蛮放心的。然后自己也比较放松,对子女的话充满希望,心里想着要是他们有什么需求,我能提供的尽量都会提供。回想起来,好像和现实里爸爸的那份角色好像又有所不同。
经历了这个角色后,对于以后能做的事情来说,可能理解她们感受的时候会多些,当听到她们的反应和姿态时,可能会没之前那样觉得,那么啰嗦。
后面Anna老师有说到成长目标这块,其中我对于他说的,自己为自己的选择,他人为自己选择这块蛮有体会的。生活里的我常常让他人为自己做选择,而后面要是事情不那么顺利的时候,就会把那份责任和情绪指向对方,指责对方!多位自己为自己选择,愿意自己为自己负责,接下来可以去尝试更多。
心里有点困惑,怎么样子鼓励自己可以更多为自己做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