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去台湾前,我正在读松浦弥太郎的《自在的旅行》。书装帧得重,没有随身携带。回来又翻开书接着读,正好读到“台北”,他在古亭、永康街一带住,写了那里的感受。可惜这次我们错过了这一带。关于台北,他写到,“台北有着让人不自觉想四处散步游走的朝气”,“台北有我喜欢一个地方的全部理由”。
这几句话击中了我。确实,台北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从看到机场大厅里的儿童画展开始,就对这个城市有莫名的好感。离开时,在候机厅里又看到中学生的艺术作品展。桃园机场好像每年举行类似的活动,有雕刻、油画、手工艺、综合材料艺术等,并将优秀作品结册出版。2016年的优胜奖是中学生表达对台湾环境担忧以及关心当地文化交融的油画作品。
我和睿睿搭火车环岛游,呆在台北的时间很短,但花了不少时间在散步和阅读上。因为在放寒假,阳明山上往常可以开进文化大学的公交车停运,于是我们一路走过去,穿过院子与楼房比肩接踵的小巷,经过荒弃的小径,跨过小桥,爬上山坡,找到学校的某一个偏僻入口。从那院子里探出身子的山樱花,桥下身姿优美的小白鹭,不知谁家激动大叫的小狗……为这一路增添了许多趣味。下山来,我们又步行去故宫博物院,沿着河边走了许久,一路欣赏临河而居的美丽房屋。在不同颜色的围墙上挂着“林府”、“李宅”之类设计独特的门牌,河畔有山雀、白鹭、苍鹭漫步,远山如黛,风轻云淡,美妙至极。
夜晚到国父纪念馆散步也是极妙的。这里好似市民的休闲之地。有一家老小在院中玩耍,也有中年伴侣绕纪念堂散步,在高大、宽阔的走廊上,少年、少女练习街舞。天花板上悬挂着中国风的彩绘宫灯,灯影之下,是现代舞步的棒球帽少年,音乐迷幻,似坠入另一时空。在回廊一角,远处的101大楼灯火通明,安静俯视这夜晚的台北。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突然特别想回到台北。想念我们居住的双连市场附近的捷运站旁40元台币一碗的肉羹,25元一个的芋头饼,一口咬下去,浓郁的芋头味让人幸福感飙升,到处可见的喫茶铺与咖啡店,街边穿梭而过的机车,路旁一棵树上歌唱的小鸟(歌声如此清亮,好似音箱音量调至最大,以至于我们停在树下录音)。试过从不同的捷运站出来,沿着不同的街道回到同一个旅舍。十字路口,宽阔的马路,房屋林立的窄巷,商店街,人潮汹涌的夜市,街心花园,路边的小摊,彩票铺……这些地方都让人感觉亲切而有趣。你走在陌生的街头,感觉却仿佛已在此居住一世。
最后说说在大稻埕地区的漫步吧。这里是台北的老城区,迪化街、大稻埕码头、宁夏夜市、海霞城隍庙以及台北最早的西餐厅波丽路都在这一带。大年初三,许多店铺都关门,正好可以欣赏沿街的老建筑,茶叶行、南北货、纸行、布行……自清咸丰年间兴盛的码头,曾是兴旺一时的南北货转运站,如今已斑驳的楼房无声诉说着过往。途中路过海霞城隍庙,以月老灵验著称,人头簇拥,香火鼎盛。我也想试试,睿睿说,不如上有缘网。城隍庙前小吃云集,臭豆腐风味尤佳,佐以高丽菜泡菜,豆腐皮脆瓤软,高丽菜酸爽清脆,二者相配,风情无限。
一路行至大稻埕码头,这里可搭船至淡水,称为“蓝色水路”。夜色已晚,风渐大,码头广场上人们三三两两,水波荡漾,远处河面船影依稀,对岸灯火渐次亮起,人在码头,如在船上。有老伯骑小车卖豆花,买一碗,加芋圆,加红豆,香糯可口。老伯说起儿子常去北京、上海出差,满眼笑意。岸边灯光亮起,有人出来招呼,几圈座椅,冷冷清清,平日应有卡拉OK和广场舞吧。过年期间,人们也都回乡过年了,台北,也如北上广一样,是个移民的大都市。
可是台北与北上广又有些不同,也许更自由散漫一些。缺少咄咄逼人的高楼大厦,多了些绿地花草,少了整齐划一,多了五颜六色的机车与形式各异的招牌、灯笼。台北的街并不宽阔,但不会让人感觉狭仄。走到哪里都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小吃铺、咖啡馆、奶茶摊,更可以说是台北三宝了。还有社区中常见的诚品书店。
台北,直觉是与我投缘的城市,不会有压迫感,也不会让人孤寂。期待再相逢,就在刚刚离开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