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职业教育对于职业能力的开发具有适时性和合理性,适用于已经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席卷世界,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消费方式的变革使企业有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很多传统职业的内涵正在改变,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型的老牌行业之一,近年来,在“科创中国”理念下,所有建筑企业都在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建筑。当前中职院校建筑专业的改革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面对机遇和挑战,怎么样加强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过程评价,是建筑类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在当前和之后的关注重点。
二、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核心概念界定等)
中职建筑专业:中等职业类学校建筑专业旨在为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线培养专业型人才,应该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等方面教育教学。
职业素养:职业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需要完成的工作,而素养则是指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职业素养是一种综合品质,个人的职业素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升。提升职业素养,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评估的职业能力模型,采用的角度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同情况以及职业认同感情况进行评价,也从职业的视角来检测职业教学的情况。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完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能力测评模型下的教学模式,推广本研究成果。
(2)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实现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课程教学效果的全面监控。
(3)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课程体系,有效驱动“教”和“学”的双向发展。
(4)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及专业发展需求。
2.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对我校中职建筑类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状调查,搭建了职业能力测评模型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能够追踪到学生动态的职业能力的变化,能够给学生和教师及时的反思和提升,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满足企业的对人才需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2)探究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及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
(4)根据实施效果,分析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理念指导下,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与职业能力相关的文件、论文、图书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并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信息,掌握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已有的研究成果,鉴别其研究的视角、甄别其研究方法,为本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首先进行我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实际层面探讨职业能力培养必要性和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在中职实施可行性,为后期的课堂实践和小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3)行动研究法。通过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并在本校建筑专业的教学实施,得出行动测试的相关数据,论证并检测该模型实现的有效性。
(4)案例研究法
在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建筑专业的教学模式并实施,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跟踪,收集典型课程教学过程性资料,分析、总结教学的特点,整理形成典型课例。
(5)专家指导法
在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时,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评分指标筛选和制定测评题目,都需要专家指导调查,由专家调查法获得,解决了本研究相对较难以获得中职建筑领域专业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培养重点的问题。
四、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姓名 专业技术 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
缪晨烨 助理讲师 专业教学及教学研究主持人,总体把握课题的研究
秦少伟 讲师 建筑教学辅助课题教学模式建设
李建梅 助理讲师 课题研究研究课题、收集资料
葛菲菲 研究生 建筑教学辅助课题教学模式建设
五、研究过程的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起始阶段(2023年3月-2023年4月)
(1)课题组成课题研究团队;
(2)确定研究对象,对中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3)确定研究内容,拟定《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3年5月-2023年8月)
(1)课题组成员积极搜集、阅读、研究国内外关于职业能力测评模型职业能力模型与测评的文献,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剖析现行中职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学习现状、职业能力测评模型职业能力测评的可操作性,初步构建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理念下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包括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评价标准),并进行典型课程课例的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
(1)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理念下,课题组制定能力指标,积极开展典型课程课例的教学实施。从学生样本选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测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完成教学成果分析评价报告;
(2)在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理念的指导下,课题组积开设公开课、相关讲座进行成果推广。
(3)课题成员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全面开展实践与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工作.
(4)发表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1月)
(1)课题组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完善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调整职业能力评价的标准,可以进行第二轮行动实施;
(2)课题组继续完善优秀课例的开发,撰写研究论文等,高效践行课题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撰写具有研究价值的总结报告。
六、研究成果的预期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由多名教学和教研潜力强的老师组成,任教年级有梯度,任教年级有关联,使课题研究能兼顾横向性与纵向性。
本课题参与人秦少伟老师,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建筑工程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二级建造师。曾主持校级课题“典型结构模型在职业学校《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是建筑专业的骨干力量。
本课题参与人李建梅老师,国家注册造价师,曾主持校级课题“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研究应用”,多次开设校、区级公开课,多次获省、市级教学奖项。工作中能及时总结反思,对教育教学改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课题参与人葛菲菲老师,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建筑力学》、《建筑制图》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多次开设校级公开课,积极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课程,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2.研究工作基础
课题组在制定本课题方案时,透过对本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调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并参阅了国内外超多的关于教学优化和实效策略研究教学的理论和案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中职建筑课程教学优化和实效策略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校有完善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安排,定期召集教研组活动,为本课题的实施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带给了时间上的保证。同时我们海门中专教育科研气氛浓郁,是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为本课题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给课题组成员在课务、学习、培训等方面提供一切便利,为本课题的顺利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研究的外部条件
学校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中南建设集团、龙信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欣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现代大型建筑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且还成立了中南建筑产业学院。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校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达成合作,确保实现师资共享、网络资源共享和教学设备共享。
4.研究经费和设备
海门中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国示范品牌专业,同时成功创建了省现代化专业群和省现代化实训基地,两个项目中师资建设的专项经费可以有效支撑课题研究。学校有畅通、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有设备先进、品种齐全的省现代化建筑实训基地。
综合以上,本课题组一定能按时高质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