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
“一家人!”
“我们的目标是?”
“创建和谐家园!”
在如此看上去有些 “降智”的对话下,年轻人们能够笑得前仰后合,玩得不亦乐乎。“剧本杀”作为一种突然爆火的游戏类型,出现在大众视野已经有了几年时间。但就目前来看,它的热度却不减反增。
几个年轻人坐在桌子前,他们此刻共同沉浸在一个与外部隔绝的世界里。他们相信手中的剧本,相信自己的角色,相信自己此刻产生的情感,就像相信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一样理所当然。
01
“剧本杀”的价值何在?
琳琳(化名,资深剧本杀玩家):
“在玩剧本杀的时候,我可以脱离自己本身,体验到更丰富的情感,反正一般我玩情感本都会哭得稀里哗啦,而且只要你能真正代入进去,那种感受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平复,这对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现实生活来说真的非常有趣。”
文瓦(化名,剧本杀DM):
“我作为DM(剧本杀主持人),一般是需要在玩家之前熟悉剧本然后带领玩家游戏的。所以剧本杀带给我更多的是能够站在一个上帝视角看各个玩家面对种种问题时的反应吧,其实是挺有趣的,就像某种心理实验一样;我想对于玩家本身来说,剧本杀也可以作为一种让他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途径吧,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下,每个人的性格会带来怎样的结局之类。”
有你有剧推理馆(剧本杀馆宣传文案):
“我们扮演的每个人生,终其一生或许只是一词。我们在其中去参透他,或好,或坏,或凶残,或愚昧。大多数在复盘时会意难平,抱着恍然大悟,抱着原来如此的心情,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玩剧本,每个人又是剧本中的人,有你才有剧。”
综合各平台上对剧本杀的体验评价总结来看:剧本杀的价值可以主要归于其社交性和沉浸性。就社交而言,它将一群人同时置放于了同一个空间下,就在大家面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就沉浸而言,在跟着剧本的大前提下,它提供给了每个参与者角色,不同的角色赋予了每个人进行自我表达的空间和体验各类情感的可能。
02
小心成为“缸中之脑”
“缸中之脑”是一位美国哲学家提出的设想:
“一个人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听上去有些恐怖是不是?但在玩剧本杀时过分沉浸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被输入着”种种感受,我们为了角色的爱而不得流泪,为了情节设置的好转而欢喜。我们好像体验到了很多段人生,却又什么都没有来得及抓住,它们就消散了。
在最近爆火的 “web3.0”、“元宇宙”等等的设想里,一些人出于保护环境、创造更多可能性或是别的不可说的原因,提倡构建一个联结众人的虚拟的世界。在他们口中真实的世界充满限制、平淡无趣,而虚拟的世界就好像存在了无限可能:
“能够在任意时间在多样的世界里进进出出……能够遛进任意一个物体……至少能够暂时离开身体这个监狱……”
离开身体这个监狱,然后呢?坠入虚幻意义的深渊吗?
03
珍惜真实的生命体验
“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张爱玲曾说,“我们总是先看到海的图画再看到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再知道爱,我们对于生命的体验总是第二层的。”
在文娱产品快速发展的今天,真实的生活好像已经成了我们的第N层生命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如今的剧本杀和电视剧、电影、游戏等等娱乐手段一样,只是在向我们提供新的体验方式罢了,只是,越发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应当引起人们的警觉。
毕竟,作为追求意义的人类。无论何时,真实的生命体验都不能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