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义 property 的时候,atomic和nonatomic有何区别?
@property(nonatomic, retain) UITextField *userName;
@property(atomic, retain) UITextField *userName;
@property(retain) UITextField *userName;
这仨有什么不同?
后两行是一样的,不写的话,为了考虑线程安全性, 系统默认就是atomic。 而我们用nonatomic,是为了提升性能。
atomic 和 nonatomic 的区别在于,系统自动生成的 getter/setter 方法不一样。如果你自己写 getter/setter,那 atomic/nonatomic/retain/assign/copy 这些关键字只起提示作用,写不写都一样。
对于atomic的属性,系统生成的 getter/setter 会保证 get、set 操作的完整性,不受其他线程影响。比如,线程 A 的 getter 方法运行到一半,线程 B 调用了 setter:那么线程 A 的 getter 还是能得到一个完好无损的对象。
而nonatomic就没有这个保证了。所以,nonatomic的速度要比atomic快。
不过atomic可并不能保证线程安全。如果线程 A 调了 getter,与此同时线程 B 、线程 C 都调了 setter——那最后线程 A get 到的值,3种都有可能:可能是 B、C set 之前原始的值,也可能是 B set 的值,也可能是 C set 的值。同时,最终这个属性的值,可能是 B set 的值,也有可能是 C set 的值。
保证数据完整性——这个多线程编程的最大挑战之一——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手段。
Atomic、是默认的,会保证 CPU 能在别的线程来访问这个属性之前,先执行完当前流程,速度不快,因为要保证操作整体完成。
Non-Atomic、不是默认的,更快,线程不安全,如有两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属性,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
假设有一个 atomic 的属性 "name",如果线程 A 调[self setName:@"A"],线程 B 调[self setName:@"B"],线程 C 调[self name],那么所有这些不同线程上的操作都将依次顺序执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线程正在执行 getter/setter,其他线程就得等待。因此,属性 name 是读/写安全的。
但是,如果有另一个线程 D 同时在调[name release],那可能就会crash,因为 release 不受 getter/setter 操作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个属性只能说是读/写安全的,但并不是线程安全的,因为别的线程还能进行读写之外的其他操作。线程安全需要开发者自己来保证。
如果 name 属性是 nonatomic 的,那么上面例子里的所有线程 A、B、C、D 都可以同时执行,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结果。如果是 atomic 的,那么 A、B、C 会串行,而 D 还是并行的。
//@property(nonatomic, retain) UITextField *userName;
//系统生成的代码如下:
- (UITextField *) 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 (void) setUserName:(UITextField *)userName_ {
[userName_ retain];
[userName release];
userName = userName_;
}
而 atomic 版本的要复杂一些:
//@property(retain) UITextField *userName;
//系统生成的代码如下:
- (UITextField *) userName {
UITextField *retval = nil;
@synchronized(self) {
retval = [[userName retain] autorelease];
}
return retval;
}
- (void) setUserName:(UITextField *)userName_ {
@synchronized(self) {
[userName release];
userName = [userName_ retain];
}
}
简单来说,就是 atomic 会加一个锁来保障线程安全,并且引用计数会 +1,来向调用者保证这个对象会一直存在。假如不这样做,如有另一个线程调 setter,可能会出现线程竞态,导致引用计数降到0,原来那个对象就释放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