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一下,本文讨论的是杨毅老师发表的观点,仅对事情本身进行讨论,即对事不对人。我对杨毅老师是非常尊敬的,希望各位朋友理性的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谢谢。
杨毅老师之前在他的文章《为什么不多不少,正好是24秒?》中表达了对四分线的看法,他说如果设立四分线比赛就不用打了,直接把冠军颁发给勇士就可以了。我知道这是杨老师夸张的说法,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其他具备争冠实力球队的轻视,仿佛如果设立四分线,其他球队、球员就要被淘汰了一样。下面是他的原话。
而我们篮球伊甸园真的不敢苟同。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像库里、汤普森这样的球员为何要比其他球员在30英尺以外的地方,投篮命中率要高一些。
库里、克莱、安东尼甚至是最后一个赛季的科比,他们在三分线外的出手方式并不是传统的跳起投篮,而是“颠儿投”!“颠儿投”的特点是:主要靠腿部的发力带动投篮,起跳不必太高,在起跳的过程中顺势将球投出去,没有跳起投篮中的停留动作。这种投篮方式由于主要靠腿部发力,因此投射的距离可以更远。而大多数球员的跳起投篮则不同,他们往往是在空中有很长时间的停留,以获取投篮姿势的稳定,从而提升命中率。但这样的投篮会将腿部上传的力量分解掉,从而更多依靠腰腹、手臂的力量维持投篮定型。所以,出手距离越远,对后者的难度就越大(手臂、腰腹的力量要远远小于腿部的力量)。
讲明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库里、克莱的投篮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那么如果真的设立了四分线,其他球员就会被淘汰掉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这个物种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环境、规则的变化,只会让这些优秀的队员变得更加优秀,淘汰的只是那些次等的球员而已。所以,当三分线扩大的更远又或者设立了四分线,除了库里、杜兰特以外的球员同样会想尽各种办法来适应规则、适应投篮的距离。很有可能一部分球员会改变自己的投篮方式,把跳投改成了“颠儿投”罢了。又或者球员具备两种甚至三种投篮的能力,在中远距离采用跳投,在四分线外采用“颠儿投”(又或者发明新的投篮方式)。这难道不可能发生吗?杨毅老师忽略的是人的适应能力与潜能,人是会因着规则的变化而进步的!最多:就是库里、汤普森这些“颠儿投”的球员他们在新规则开始阶段的优势要明显一些罢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球员会逐渐适应新的四分线和投篮距离,但绝不会一蹶不振了!
其实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事实本身,看看三分线的演化过程就明白了。1891年篮球运动诞生,但直到1979年NBA才正式引入三分线的规则。刚开始的80多年时间里并没有三分线,那如果按照杨老师的逻辑思维,引入三分线肯定会淘汰很大一部分运动员啊,因为从来没有人在7.25米以外的距离尝试投篮,这不是开玩笑吗!
同样,FIBA刚开始设立的三分线为6.25米远,在延续了20多年后,同样将三分线扩大到了6.75米。难道扩大到6.75米那些平时不投3分球的队员就不去打球、不去争冠了吗?当然不会,他们只会更加努力、更加顽强的去适应这个规则啊!这样的改变是人类进化、进步的结果,个人的情感、意志在历史规律面前根本毫无用处。就像我们平时打球刚刚适应新的三分线时一样(6.75米),可能在刚开始我们原有的投篮动作无法让我们再站在三分线外投篮了,但我们会去适应这样的规则,改变我们的方式方法,现在我们打球不也好好的吗!
那么到底在未来会不会出现四分线又或者将原有三分线扩大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
因为只要人类的欲望还在,只要人类对追求的美的热情不减,当我们对现有的规则、篮球队员在球场上展现的美再也无动于衷时,当我们看到三分线的进球不再欢呼雀跃时,那一刻就必将带来规则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