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伙子,刚上班没几天,因为开会时歪坐在椅子上,不仅被领导当众呵斥,还把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甩给了他。
“如果不能在限期内把这9000万股票卖出去,你就别来上班了!”
刚走出校园的他,一没人脉,二没资源,难道就只能失业了?
这个场景,职场上的你我,都不会陌生。
不同的是,有人挺过来了,而有的人就直接被撂倒,再找工作也是一份不如一份。
是后者能力差,不努力吗?还真不一定!只不过是没学会职场中「打开局面」的方法。
心眼儿最近从黑石集团创始人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发现了3个职场中快速「打开局面」的行为习惯。看似不复杂,但实际能做到的人,都非常了不起!
今天就把心得分享给你,让你在职场困境面前,快速找到破局之法,得到认可,建立信心,加速职场发展。
01 简单做事
你可能对苏世民还不太熟悉。他的真名叫史蒂夫·施瓦茨曼,是美国黑石集团创始人。
苏世民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
还记得三年前有一本爆款书,叫《原则》,光中文版就卖了150万册,作者是美国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但如果和苏世民的黑石相比,无论是成长速度、规模还是业绩,桥水都完败黑石。
2013年,苏世民还以个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款1亿美金,创建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资助全球优秀学生到清华大学留学,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这么个牛人,正是文章开头,“被老板甩锅”的那个小伙子。
拿到“烫手山芋”的苏世民非常清楚,如果自己没能完成任务,等待自己的只有离职。
但这也可能是一个让自己“出人头地”的好机会。一旦他把这个事情做成了,前途必定会一片光明。
可问题就在于:怎么能做成呢?
老板派的任务是推销一家学生贷款公司的股票。那就不如从母校哈佛大学开始,一家家地拜访、说服,说不定就有转机。
于是,苏世民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联系到了学校的财务主管帕特南,请求见面详谈。
当他拿出一沓厚厚的项目建议书,准备开始长篇大论时,财务主管却阻止了他。而是让苏世民跟自己学着说:“帕特南先生,我正在开展美国未来规模最大的学生借贷业务,我决定让你出资2000万美元。”
苏世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好,我同意出2000万。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拿着材料,去耶鲁、去普林斯顿……给他们的财务主管说,哈佛投了2000万,我决定让你们出资1500万。”
当时的苏世民,听得目瞪口呆。
就这样,用帕特南的方法,苏世民很快达成了任务,在公司里一战成名,打开了局面!
处于困境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往复杂里想:
如果我没完成,该怎么办?
如果帕特南拒绝了我,该怎么办?
如果我的讲解不够具体,该怎么办?
……
而实际上,解决方法很可能并没有那么复杂。
你只需要专注在一个关键点上,尽全力去攻克,就能快速脱离困境。
这话说起来容易,实际能做到并不简单。
毕竟,当局者迷。
要找到问题关键点,首先得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处乱不惊。
在被批评,被甩锅时,苏世民没有因为遭遇不公而消极抵触,甚至甩手不干了。而是把它当成一次“出名”的机会。
然后,你还得能找到最简单的那件事。
比如说,回学校求助,就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另外,在和帕特南先生交流时,对方也是要求他“单刀直入”,直接说诉求,而不是把事情搞复杂。
最后再着手解决,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下次,当你身处困境时,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这3个步骤,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头疼的问题呢?
02 避轻就重
“做困难的事情,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苏世民
1985年,苏世民与前老板彼得森共同出资,创办了黑石集团。
一个是投行界的顶级并购专家,一个在雷曼兄弟做了10年CEO,还是尼克松政府的商务部部长,在政商两界都有很深的人脉。
两人成立公司,还愁没业务吗?
结果却是,黑石刚成立时,门可罗雀,以至于彼得森差点要和苏世民拆伙。
到这时,苏世民才终于认清现实:
无论他们俩过去多么牛,但现在,黑石就是一家毫无知名度的初创小公司,没有任何成功案例。想要接到生意,就必须抛弃好高骛远的想法,去啃那些没人敢啃的硬骨头!
一年后,他终于利用自己的机智,谈成了一笔“同行都不敢接”的6.55亿美元收购项目。
这不仅让黑石获得了最大的一笔佣金,还让他们在投行界一炮打响,奠定了“并购专家”的名声。
谁都喜欢简单、好做的事情。因此,在人人都会做的事情上,你就很难有机会成功。
反而,如果你面对的问题,是人人都避之不及的,一定要主动抓住。
毕竟,这里的竞争最小,机会最大,你做出的成绩,也是最有价值的!
03 大处着眼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苏世民
为了公司发展,苏世民和彼得森一致认为,应该开发私募基金业务。
但黑石的首只私募基金,规模应该有多大?
彼得森认为,可以先募集一个小基金,试试水,比如5000万美元。
苏世民则不同意,他坚持认为:首只基金的规模,一定要做到10亿美元!
这样一旦成功了,就是当时最大的一只首期基金。
彼得森认为苏世民疯了。
苏世民接着解释了自己的理由:
首先,一只基金不可能只有一个投资者,至少也要有5到10个。如果总额只有5000万,就意味着,你跑了10家投资机构,却只向每家要500万,太亏了。反正都跑一趟,不如直接要5000万或者1亿。
另外,他和彼得森都善于和大公司打交道。如果只有5000万美元,那在收购目标公司时,只能挑最小的下手,偏离了他们的优势点。
最终,彼得森被说服了,苏世民也因此成为了“私募界的巴菲特”。
曹操曾评价袁绍说: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非英雄也。
他和苏世民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格局。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如果你是个员工,就不妨站在经理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你是经理,就要站在总监的位置想办法;
如果你是总监,最好能用老板的眼光解决问题……
这样,离出人头地,就不远了。
反正也是要上班、干活,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呢?
04 写在最后
苏世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小时候很穷苦。
过早接触社会的他,对于金钱的渴望很深,也很懂得如何利用好金钱。
在长期的摸索中,他养成了3个行为习惯,也让自己从白手起家到年薪7个亿!
你也可以用这3个习惯,对照着自己看一看。
在新的一年里,给自己设立个小目标,向成功人士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