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看《心湖上的倒影》,其中讲到现在金刚乘这支特殊的佛教教派。
之前我听过“金刚怒目”,有一种解释是人要有菩萨心,也要有金刚手段。
在一般的佛教文化里,大家认为的菩萨都是慈悲柔美的,且欲望被视为解脱的障碍。
但在大乘佛教,尤其是金刚乘佛教中,愤怒和激情这类情绪,一旦追溯到它的源头,反而含藏了广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在某些阶段会形成负面的力量,但它的本身是清明和智慧的,换句话说,看似负面能量,反过来就是本有的智慧,这是一种对负面情绪非常彻底的转变。
我们不必对抗譬如愤怒、骄傲、嫉妒、激情这些情绪,而是可以运用它作为开悟的能源。这是金刚乘普遍的主旨。
金刚乘中负面情绪的背后是智慧,但并不是鼓励放纵情绪,如果没有任何觉察而任由它失控,它就陷入轮回的陷阱。所以金刚乘不是放纵的道路,是一条接纳的道路。
我想到自己前小半生,一直在对抗,对抗父母,对抗权威,对抗这个世界,到现在人到中年心境越来越开阔柔和,其实也是一条接纳之路。全然地接纳自己,看见情绪背后的爱与智慧,最后成为一个真正有爱的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