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周末,我去上大提琴课,待上好课之后与老师闲聊了几句,得知她被邀请参加月底的演奏会,作为大提琴手。
我自然想让老师带我去见识一下乐队的排练,为我以后的表演做准备,但由于当天太晚,便未能成行。
再去上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她已经拒绝了那边的演出,原因是曲目稿子印刷字体太小,很难看清,排练也是时间又赶,老师本身工作室也很忙,于是纠结了两个星期,还是拒绝了。
虽然最终拒绝了,还是纠结了两个星期,一开始发现不对的时候并没有及时拒绝,导致过了两周被别人安排的不痛快日子。
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
2.
老师一开始没有直接拒绝的原因无非就是我们内心对社交尴尬的畏首畏尾。我们对群体对我们期望的服从,心理学家称之为规范性从众。
当我们拒绝别人的请求时,我们内心或者身体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不舒服,过度担心拒绝别人会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情,让我们很难说“不”。
摆脱这种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地、决绝地、优雅地说“不”。你会发现自己的担心大多都是被自己内心夸大的,事实上人们被拒绝后反而更加尊重你。
那么通常情况下,我们如何选择对别人的请求,或者其他事情的选择上做判断?在我们做一项决定或每一次进退维谷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90%法则。
90%法则:评估每一个选项时,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之间为这个选项打分。如果得分率低于90%,那就自动把评分降为0,并且断然淘汰它。
正因为我们看到的选择太多,反而看不到最重要的选择,我们面临的选择之多大大超过了我们对此进行管理的能力。
我们无法将重要之事从不重要之事中筛选出来。运用90%法则,可以舍弃很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机会或是事物。
只有通过确定极端标准,我们才能摆脱那些耗尽自己时间和资源的70%和80%的工作,聚焦于最有意思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让自己脱颖而出。
3.
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用以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并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
在建立一家综合广告公司的时候,南茜就曾面临过这样一种处境。2000年,这家公司业务涉猎广泛,从企业形象建立到印刷及网站开发,再到展示设计(一种所有设计公司都讨厌做的工作),什么都做。但是,由于没有一项专长能够独树一帜,公司就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后来,南茜读到了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在书中,作者主张如果你只对一件事情充满激情,而且你又最擅长它,那么你就应该只做这件事情。
她意识到了让公司独树一帜的真正机会在于,要做其他公司不愿意做的业务:展示设计。
专注于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使他们能够创造知识、工具和专业技能,让自己成为全球会展业务的领头羊。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他们不得不放弃其他一切机会,就算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算面对有偿工作,也必须如此。要独一无二,这就是代价。
机会向你走来时,不妨用以下这种简单、系统的流程来执行精挑细选的标准。
1)把机会记下来。
2)写下3条“最低标准”,如果这个机会要进入考虑范围的话,就必须达到这3条标准。
3)写下3条理想的或“极端标准”,如果这个机会要被考虑的话,也必须满足这3条标准。
按照这个流程,一旦这个机会不能满足第一组标准,那么答案很显然就是No。但是如果它不满足3条极端标准中的2条,答案依然是No。
就像Twitter公司的一位领导曾说过的:“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么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
能做到这些至少可以让我们摆脱假象上的盲茫忙,真正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更重要的事物上,而不是泯灭于看上去的很努力。
文章整理于《精要主义》,一本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实践的好书,加入精要主义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