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日语口语能力,报名参加了一位日本老师举办的十天日语集训课程。
周六,北京暴雨。顶着风雨,拉着皮箱,公交车最后一站下车,步行十五分钟后,便来到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地方。
今天是日语集训的第二天,已经开始习惯,渐入状态。集训的内容主要是握手会话。简而言之,就是握着对方的手,相互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结束后换不同的人,继续发表。配套练习还有日本歌曲和舞蹈。
大部分的参加人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还有几位大一大二的,像我这样的社会人只占少数。
无论是发音练习还是发表练习,对于我们这些社会人来说都显得有些简单。主办方提供给我们的会话模板好多人都不屑使用,大家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便开始感觉这个集训没那么物有所值,有所怨言。
对我自己而言,或者对我们大部分的参加者而言,握手发表是很新鲜的体验。
首先,要突破自我,主动去找伙伴握手,无论男女,无论老幼(上到50多岁,下到20岁未满)。
其次,能够锻炼短时间内迅速思考的能力。一篇文章,老师读过两遍后,2分钟思考时间,然后立即找人用日语发表自己的观点。
因为基本上对方都比我年纪小,在我这里已经没有了男女观念。尽管如此,握着手、看着对方的眼睛、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是会紧张。
在跟不同人发表的过程中,对最初不太成熟的观点进行扩展、修改和补充,最后形成一套有完整体系的理论,这是件很令人兴奋愉悦的事情。我也由最初的紧张、脸红,到最后抓着人发表。
这无论是对日语能力、对思考能力、还是对自我突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
有些日语练习内容对我们几位社会人来说,确实是比较简单,但既来之则安之。
一位小朋友说,来到这里,学习日语是其次,自己学到了比日语更重要的东西。况且还有几位来这里取经(教学经验)的日语老师。我们何不把自己也当做取经人呢,无论是日语、还是主办方的组织管理方法、还是主讲老师的教学方法。如果能从教学者的角度去理解、去学习,或许我们能成长的更快。
有些事情你无法选择,或既成事实已无法改变。既然如此,不如既来之,则安之。怀抱一颗好奇心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去体验,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