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应志刚
在诗性的江南如何诗意地生活?很多人选择回归土地,圆一场来自亘古的召唤,基因里流淌的田园牧歌。
“苏湖熟,天下足”。位处苏州吴中大地的甪直,又迎来了水稻成熟、稻香满田的时节。
甪直的稻田围绕着古老的澄湖。
浩淼的太湖水,沿着东江、娄江、吴淞江滚滚东流直奔大海。然而,在路过甪直的时候打了个盹,这就变成了澄湖。
滔滔江湖之水,千百年来滋润着甪直的万顷沃土,浇灌着甪直远古文明之花。
在距今5500年前,澄湖地区已开始有人类活动。1974年初,由南京博物院进行的首次考古发掘,揭开了这—历史序幕。
考古现场发掘了由房址、窖藏、水沟、水井、灰坑等组成的生活区,以及由水稻田、池塘、水沟、蓄水坑、水口等组成的作业区。
特别是水稻田的发现,说明在距今5500年前,甪直的祖先已经开始在澄湖甪直地区种植水稻,不仅证明了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同时也表明当时社会经济已开始从渔猎经济向稻作农业经济的转化。
近年来,甪直镇全力打造生态农业,包括水稻、水八仙、水产、绿色湿地在内的“三水一绿”已成为古镇生态农业品牌的重要元素。
甪直镇澄湖农业园如今坐拥4万亩农用地、6万亩澄湖水面,近20公里澄湖、吴淞江岸线,已成为吴中区三大农业园区之一,及当地重要的水稻和水产供应基地。
澄湖的东侧,万千湖的北岸,澄东村就坐落在这水网交错地带。
作为甪直主要的水稻丰产基地,这里是享有盛名的万盛米行大米原产地,从2010年开启土地流转,2011年建设集体农产,一直走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前列。
你看,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风的吹拂下掠起层层波浪。
稻田间,几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隆隆作响,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拖拉机也来回奔忙着,将刚刚从田间收来的稻谷送入烘房,等待着碾制新米。
按照习俗,每当稻谷开镰季节,在金黄的稻田里,身穿水乡妇女服饰的甪直妇女一边唱着当地民歌,一边收割稻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样的风景,只在甪直有。
应志刚——媒体人 · 文旅作家
同程旅行家、乐途灵感旅行家、驴妈妈旅行达人、途牛大玩家、中国国家地理网专栏作者,已出版《最高使命》、《突然有了乡愁》、《散落一地的温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