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
寒暑假补课也就是说提前学习的坏处,首先在预先学习的时候知道后续还会学习,因此不够认真,其次在正式学习的时候,由于之前学习了一遍不够好奇,有自满心理。降低学习兴趣,也是预习带来一个最大的坏处,预习太透彻了就会非常难以坚持,上课容易瞌睡。
好处:可以有目的的听课,上课不会手忙脚乱,也不会因为忘了知识点,听不懂课。预习可以让你对知识的框架比较了解。
怎么预习最好呢?
1:预习时记得复习上节课内容,最好看一下下节课内容设计哪些过去的知识点,下节课在目录中是什么位置,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2:对照章节问题来预习,甚至动用真题来预习,如果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就把这节课设计的习题真题找出来,对着题目自己动手查找一下答案,上课效果会更好。当你知道某一个部分是考点的时候听课会更加认真,你可以知道重点是哪里,这些知识点,未来的应用方式也会理解的更好。
3:起到预考的作用,假如你在听歌的时候,就知道这里会包含接下来要考试的内容,肯定会听得特别认真,也会记得特别好,心理学家们发现失败了的信息提取改变我们下一步对信息的思考和储存方向。这增加后续考试再次尝试提取的成功率,也就是说你先猜测后学习是你的大脑能以更高的要求去运作,从而使知识更深刻的印在脑中。即便预考一塌糊涂,但因此得到一次机会,预先接触了一些日后课堂上将要提及的词句,因此已经大约知道上课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概念及要点需要多加留意了。
15怎么听课
即便自己预习的很好,也一定要听课。
老师能够引发你的好奇心,老师知道未来要考什么,他能传授新的技巧和理念。跟着老师所讲的学习一遍,对于巩固记忆是非常好的。
听课方法
1:听课要往前做,做得越靠后,注意力越难以集中,因为你会觉得老师不会注意到你就没那么紧张了,另外坐在后面的话,你的视线里有太多东西了,如果有人一动你就很容易被影响到,无法集中注意力。
坐在后面很容易看不清楚老师的表情,老师讲课其实不只是用语言,他的表情动作都非常重要,如果在讲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很重要,老师可能会很严肃的表情,加重语气,可是坐在后面的你就感受不到这个严肃的气氛,就会错过这些信息。
相反的住在前面除了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之外,你会觉得心情也会很不一样,你会觉得老师是专门跟你讲的,跟老师的交流机会增多了,感觉老师好像在1对1辅导。
2:如果不能坐在前面怎么办?如果有勇气的话,就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个可以帮你克服困意,也可以帮你集中注意力站起来,你的视线一下子就到达老师了,老师也会注意到你。
如果也不允许站的话,那么在听课的时候一定要看着老师的眼睛,不要低头看书,在预习的时候你已经非常清楚这节课的逻辑框架是什么了,所以除非是老师讲的有点乱,否则的话不要看书,当你低头看书的时候,你的大脑会放松,你会觉得有书的辅助自己一定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反而会容易分心,你会觉得即便你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
盯着老师的眼睛,还有一个好处是老师也会看着你会把你当做重点传达对象,实际上老是站在台上,如果感觉下面的学生不专心,他其实也非常有挫败感,一定要记得这句话,老师非常需要你的注意力,你用眼睛看着他,就是对他最重要的肯定。除了看着老师的眼睛之外,一定要记得给老师回应,如果当老师询问你们听懂了,没有的时候,你要记得点头和摇头,当老师说到重点的时候,你要跟着思考并且低头记一点,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问全班的时候出生去回答这个问题,不要觉得反正有别人说或者反正不是问我,你给的回应老师是一定可以看到的。
3:听不懂的时候把听到的尽量记下来,不要放弃。有一部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以及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反而生怕老师看到他。而且他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应该自己低头学自己的,从基础知识开始看,不要跟着老师了。建议大家一定要反复克制放弃的冲动,拼命的去跟上课的进度,你完全可以利用自习的时间去补进度,完全可以利用预习的时候去巩固基础,根本没必要放弃上课听课,而且一旦你放弃了,上课听课之后。你就再也跟不上进度了,所以当听不懂老师讲什么的时候,就把听到的记下来,懂的不懂的都记下来,在这节课结束之后,晚自习的时候去问老师同学。
4:如果你觉得很简单,或者老师照本宣科很无趣怎么办?第一是跟着老师使用复述记忆法把这节课的内容记下来,二是可以打开其他的教辅题目,扩充一下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知道老师有哪些没讲到可以补充进去,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老师没有讲。
5:有选择的集中,我们很难在40分钟之内都全神贯注,尤其是在课很多的情况下。一节课40分钟静下来进入状态要10分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15分钟,在之后注意力就会减弱,那怎么可以做到全天都集中精神去听课呢,答案是做不到。那么就要把重要的内容挑出来,集中精神听。也就是说有选择的听课,这个工作是在预习中就要做到预习的时候,你就要找到重点和难点,在听课的时候可以竖起耳朵去寻找自己要听的部分,另外也可以选择科目,对着课表,找出自己要听的科目。
6:给自己布置一个任务,课堂上听到的输入的,然后想办法输出,比如讲述给同桌听。这个有点难度,因为有的人听了不见得能够转述,能够复述。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有点难度的任务去听课,转变一下心态和思维,觉得会更加的认真。很多方法都在研究不同学习方式的具体成效及最后你究竟能记住多少所学内容,其中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教给别人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记笔记的好处:
可以防止走神,可以巩固记忆,可以帮助梳理课程的脉络,方便后面的复习。
笔记也不需要记得太详细,记得太详细,你就没有去跟着老师思考听课,然后还给自己一种误区和安全感好像是这节课结束之后学会了很多,其实反而错过了,跟着老师思考和从总体框架上思考的机会。
记笔记的功能就是助力听课,梳理框架和逻辑,然后就是回忆使用。
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首先记下关键词,具体内容,跟着老师理解和思考,并且记拼命记忆下来。
有些内容可以在课下自己回忆补充或者再查阅资料。你自己在记笔记的时候,要把关键词这件逻辑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标记出来,如果某些关键词有特殊性的话,也可以标注出来,有问题的话就在这个关键词旁边画问号。
这样一节课下来,你手里应该是有一个知识点地图,等这节课结束之后,你要对着这个地图,用自己的话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最终把这节课所学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比内化还要厉害的,是能够帮助你结构化的你的知识点,你在画的那个图的过程就已经把知识分类组合简化,概念化以及形成层次了,也就是形成了结构。
当你把学习的内容以这样的思考脉络图的方式给结构化了之后,等于把你你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碎片都变成了符合逻辑的变异记忆的容易提取的形式。
另外在结构化的过程当中,知识被浓缩了,他在记忆当中所要求占用的位置就不多了,所以能够更好的全面记忆,我们的工作记忆空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的容量非常有限。就像我们在收拾家一样,你要想家里干净整洁,而家里东西又那么多,面积只有那么大,那么你就想办法压缩物品。有效地利用每一处的空间。
听课最重要的法则,我们要求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一边学会,很多孩子对于听课是有误区的,总是不把上课当回事,睡过去了,把上课当成是去记笔记,结果就是把上课的时间浪费了,需要课下再去学习,在上课的时候一遍学完会极大的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必须把上课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重视每一次听课的过程,绝对不要放过听课的时间,这样上课学会了,下课就可以直接去做题巩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