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癌”患者真的无药可治吗?
有治没治,我们得首先弄清楚,是真的懒,还是假的懒?
比如我,常年晚睡早起,每天5点半自然醒,这样的状态已持续多年,会早起的人,绝对不能说是懒,但偏偏每次要运动的时候,就开始懒懒散散,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懒指的是做什么都不积极,而不是单一事件不积极。
我们知道运动很重要,我们知道读书很重要,我们知道很多很重要的东西,可是我们常常却只有三分钟热度。
当我们不能坚持一件事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下定义,称自己为“懒癌”患者,永远也治不好。
当出现这个想法的时候,也意味着你其实是在推卸责任,你从不认为,改变自己是自己的事。
生活中,会有许多像我这样无法坚持运动的人,去报了各种健身课,办了各种卡,指望用这样的方式,去改变自己。
而往往寄希望于他人身上时,改变早已悄然变质。
然而任何课都治不了你的懒,你内心没有强烈的想要改变的愿望,报多少课,多贵的课也都是徒劳。
比如,心理学家马丁·塞格利曼就认为:
长期沉溺于这种“捷径”,会导致我们根本开发不出自己的能力,更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就有滑入抑郁的风险。
那么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切实的行动起来呢?
方法很简单,分解你的目标。
比如你想要每天运动,而其实每天都坚持做同样的事情是最难的,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把每天运动,改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以7天为一个小周期,每天运动十分钟,7天的运动总量是70分钟,不多,但好执行,固定在每天的早晨或睡前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7天后,给自己一个有仪式感的奖励。接着继续下一个周期,如此循环往复,以期行成一个正回路。
四周来一次大休或大奖,激励自己完成,让大脑形成一个正反馈,通过微小的进步,培养自己微小的习惯,用习惯的力量去促进自己成长。
相信习惯能够带来的复利成长,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故,“懒癌”则不药而愈。
以上是今天的一点思考,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