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目的是什么?--- 为困在瓶中的苍蝇指出一条出路 ---维特根斯坦
上周的主题是“选择权”,用书中的定义,选择权 = 不对称性 + 理性。可选择性带来的优势就是当你正确时,你会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使你不必每次都正确...自由就是终极选择权。今天讲讲“改变”。这周得了非常严重的拖延症,不到最后时刻才开始动笔。
问题形成的原因是负循环。企图以改造自我或改造世界来完成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就如被困在瓶子中的苍蝇,千万次的尝试,只是找不方向。原因的种类有许多,大概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内射型
苦于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而觉得是个人有所欠缺所导致的结果。如目标是个乌托邦式的,那么设定这个目标本身便无法达成,你不会怪罪于目标的理想性,而只能怪罪自己无能;我的生活应该更丰富,更有收获,而我却生活在平凡和无聊之中;我对生命有强烈的感受,可是我却无法从内心唤醒这些感受。这一类型困境可能使人“退出社会”---忧郁、退缩、甚至自杀。
第二、外射型
是一种期待,一种道德的,主持正义的立场。抱持态度的人认为自己站在真理的一边,肩负着改变世界的神圣使命。通过各种方式企图说服别人,认为只要说得够清楚,所有的好人都将见到真理。于是,那些不认同真理,或对真理置之不理的人,就被视为坏人。
第三、内射型与外射型的冲突
没有内射型那样具有自我毁灭性,它是通过自虐形式达成的。其所谓“痛并快乐着”的代表。并未因为没有能力实现目标的改变责备自己,反而会沉溺于一种比较无害的、几乎是儿戏的拖拉之中。你会觉得,目标既然十分遥远,这一趟旅程也将备为艰辛,而长途旅行是需要长期准备的,至于是否能够达到目标,或一旦达到目标,是否值得如此长途跋涉的恼人问题。
问题是通过负循环不断累积而成,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把负循环的链条打破,这一方面要依赖于对人性、反应力、觉察力、形势的洞察。另一方面,有一些巧妙甚至匪夷所思的方法取代原来的负循环。了不凡提到改善之法有三,从心上改,从理上改,从行为上改。就如一条奔流的大江,无法用土石等物直接将其截流,必须上溯至源头,将各个源头之水分别阻塞,下游水量自然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