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盘点下当下各个行业都在谈论的热点,消费升级和新零售首当其冲。但是,究竟如何理解消费升级,究竟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却是众说纷纭,不同的专家都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这也是当下消费的两级分化,新零售带动消费升级,而淘宝、拼多多带动消费降级。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定义,总体上而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电商的发展,已经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消费升级到底升在哪?
今天大家都在谈到底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不管你支持哪个观点,都在说明今天是中国消费变革的时代,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结构都在发生改变,对于企业最有挑战的问题是,营销变得越来越无效,和消费者建立关系越来越难。
从有了互联网之后,中国就已经进入到消费升级时代,这个时代重要的特点就是消费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渠道,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可以更加便捷去选择商品,按照自己品质消费需求去判断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
而由于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关注不够,很多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不断陷入到同质化产品过度供应的困境中,而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消费的时代,每个行业都发现,必须要进行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的调整了,这是我们谈论消费升级的一个立足点。但是,如何定义消费升级,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消费观念
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和消费人群的升级,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和市场环境,不断去调整和思考自己消费结构的过程。
尽管现在有一些行业似乎都不太景气,一些类型的实体产品的消费似乎在放缓。但是,消费者近几年,在精神消费、知识消费、健康消费以及智能化消费四个领域,却增加了大量的投入。
第一,精神消费,主要体现在休闲、旅游和体验的消费。
第二,知识消费,表现在人们愿意为知识和自我提升花钱;
第三,健康消费,今天90后都用上了保温杯泡上了枸杞,他们对于健康的关注不亚于60后、70后的人群。
第四,智能化消费,科技对于消费者而言代表着时尚,所有的领域都在往智能化方向发展。
消费者今天活得越来越精致,而因为科技的推动,拥有了更多智慧,不再盲目相信品牌,迷信权威。
在这样一个消费背景之下,回过来看,今天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有不匹配和不均衡的现象,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而很多产品都是在低价且质量不优的市场竞争,而不是在品质层面竞争;
其次,三个消费群体值得关注,75后到85后的新中产阶层,85后到00后的年轻人,三四线的小镇青年是消费升级的主导力量,但是需要企业有适应消费结构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消费升级是“最优生活解”
不能将消费升级和“更贵”划等号,消费升级是“更好”,是消费者在自己消费能力范围内,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得生活的最优解。
每个消费者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权衡和选择他在寻找的是生活的最优解。生活最优解从哪里获得?有些品牌从来没有在电视上见过,有些品牌也从来没有在线下见过。
有些品牌只在朋友圈出现,很多品牌只在微信小程序里出现,也可以在各自细分市场获得认同。因此,如何让消费者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最优的产品,这是当下中国消费市场最大的机会。
例如,小米手机作为中国品牌,它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因此,依靠性价比较高的品质产品,捕获了众多的米粉,以此延展到更多的生活领域。
这两年突然兴起的名创优品、小米有品、网易严选等模式,都是作为提供“最优生活解”的典型代表。
消费升级重构品牌关系
消费升级给很多细分市场带来新晋品牌的机会,老品牌面临挑战,需要顺应消费升级,对产品进行创新,新品牌需要思考怎么样从更细分的市场,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打造更极致专业细分的品类。
过去在消费市场叱咤风云的传统品牌,不管是宝洁、还是欧莱雅等等,包括在中国过去三十年里做到品类第一的大品牌,在如今消费升级的时代,面临着品牌老化的问题,如果一个品牌被称之为“爸爸妈妈用的品牌”,未来将会遭遇巨大的挑战。
通过研究50多个近几年兴起的“新优品”,发现共同的特征:高度细分、专注极致、有流行度。
例如,三只松鼠、韩都衣舍、乐纯酸奶、野兽派、全棉时代等等,这些品牌在通过极致专业的方式,切割大品牌的机会,而给大品牌带来的启示是:品牌打造的模式已经变化,单靠知名度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能不能创造流行文化,才是当下抓住消费者的关键。
那么,如何抓住消费升级来进行转型?
三个策略:
第一是结构化升级,要应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
第二是从消费时间和空间上,满足更多场景化消费;
第三是打造引领生活方式的产品和服务,引领新的消费潮流与趋势,品牌需要重新定义,需要新的沟通话语,需要新的传播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