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为了复习前三个单元内容,征询了孩子们的意见,周末留了一项梳理前三个单元基础知识的作业,基础的生字词,光靠读也不行,还得通过写来巩固,加深印象。语文学科属性所在,避免不了的。
返校后,周一,孩子们便开始分门别类交作业了,翻了翻孩子们的作业,大多数都挺好,个别同学的作业有一些不忍直视了,或缺序号,或缺题目,或排版凌乱,或字体潦草……
批评教育吧,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打回重写吧,时间也不够……思来想去,还是交换批改吧,以前修改作文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干碎来一个“击鼓传花”吧。
于是,和孩子们约定了这个游戏。我抱着一摞作业本走在孩子们中间,随机发放,一切随缘。
每个孩子对自己手里的作业本负责,批改作业,检查错别字,对照审阅是否完成。拿到作业本,孩子们认真翻阅起来,没一会儿,唠叨声四起:这字写的啥呀?我都看不懂了。这咋没有序号呢?老师,他缺词语了。老师, 他的题目都没有写……
听着孩子们的唠叨声,我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一个个观察力都很强嘛,自己的问题发现不了,找别人的问题倒是挺在行。
大约十分钟后,孩子们改完了,把手里的作业本“完璧归赵”了。这一次拿到作业本,一个个埋头苦干去了。有的在订正错别字,有的在补序号,有的在补题目……
十分钟的批改作业,也是十分钟的微课堂,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孩子们主动反思:自己喜欢批改什么样的作业?喜欢什么样的字体?哪些作业改起来很麻烦,怎样改进会更好?也期待孩子们通过这十分钟的微课堂,能够更加重视作业书写,端正自己的态度。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深刻地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