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在即,我纠结的心终于不纠结了:还是在身边上吧,学区内再好的学校,我们不能陪伴也不觉得好呀。
我相信,爸爸妈妈们也一定没少操心纠结上小学的事儿。我也相信,最终我们必须要做一个选择,为我们自己,而不是孩子。
如果说,0-6岁我们忙活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家里还时不时有欢声笑语,那么6岁以后我们就要开始盯着孩子的学习了,家庭就要变成赛场,各种招术各种怪相就出来了。
难怪孩子不想长大,也难怪家长“装着最贵的支架”也还要冒险陪着写作业。
这就好比一场运动会,家长站在跑道上拽着孩子向前狂奔,最后的结果就是一起筋疲力尽,同时得到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成绩。
我不希望有这样得不偿失的生活,也不希望孩子有这样的不堪回首的学习历程。
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好在成年之后独立养活自己。
但是能不忘初心的家长好像并不太多。孩子要好,还要更好,还要比掉其他孩子成为最好。于是,学校教的还不算,还要辅导班,还要各种竞赛,各种成绩,加法越加越多。
殊不知,使劲儿往上加的不是爱,是大人的野心。
真正的爱是给孩子多一些选择,然后做减法。
我很庆幸我终于在孩子入学之际,学会了减法。
1.不要科学育儿,要身教育儿
科学育儿是很好的,但是其中最有指导意义的应该是关于安全和发展的理论。如果事事都要比照教科书去追求最好的选择,那么生活只有无尽的焦虑和疲惫。
现在回过头看,才发现顺还是剖,母乳还是奶粉,其实在孩子的人生路上根本就是小事一桩,不能再让科学育儿成为自己的负担。
我的父母虽然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是非常明理,他们支持我的学习上进,鼓励我的良好行为,才有了今天相对比较开放包容的我。
虽然我也没有很高的成就,但是我能做好自己,把好的三观和格局放在家里言传身教。一个家长如果为人上进,对学习有兴趣,孩子一定会受到熏染和熏陶和感染。
做孩子的榜样门槛儿其实没那么高。
2.不要包办,要鼓励
所有事都替孩子包办,然后批判他“这都不会”,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循环。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无法独立。
我要做的是帮孩子明白是非对错,帮孩子尽早养成自律的习惯,然后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把选择交给孩子。
这样大人和孩子才会有自己的空间,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做自己的事情。
3.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
教育是一门科学。
即使阅读大量的教育类书籍,或者看一大堆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也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学专家。相反,老师们受过专业的训练,知道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作业和任务,以及在教学上怎么教效率最高最容易-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我们就尽量配合老师的要求,不增加无谓的消耗,学校要管理的是一大群孩子。自己的孩子不会得到特殊照顾,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4.不当神童,也不为别人家的神童而焦虑
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自然也就不会去拔苗助长。
真正重视教育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忙着做正事儿,没那么多闲工夫去表演。我相信职业人士、相信专家,给孩子尽量挑一个好学校,一群好同学,让他有余力去学一门艺术,一样运动,剩下的日子里快快乐乐的执行这个计划,已经足够。
爱孩子,就给孩子多一些选择,然后做减法吧。
与君共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