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军阀割剧与魏蜀吴三足鼎力时,由于内部的政治斗争或派系不和,各国都产生了一些叛徒,如吴国的韩综、孙壹等,魏国的姜维、夏侯霸、王平,东汉末年的吕布、张松、蔡瑁张允等。和魏国、吴国不同的是,蜀汉的叛徒,虽在数量、质量上不占优势,但所造成的后果却非常严重,甚至直接导致了蜀汉的亡国。
一、牙门将王冲
王冲,蜀汉重臣李严帐下的牙门将。在李严都督江州后,牙门将王冲与主上不合,发生摩擦,自知为李严所疾恨,惧怕被诬陷罪名而叛逃降魏,后续如何,史无记载。
王冲一事,成为后人指责李严的证据之一,但小编并不赞同,此事不是另有隐情,就是子虚乌有。
二、零陵太守郝普
事实上,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前后有三次。第一次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了荆南四郡,孙权占了江夏、南郡等;第二次是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最后孙刘两家划湘江为界;第三次是220年,吕蒙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孙刘彻底闹翻。
郝普,字子太,荆州义阳人。刘备入川时,留郝普为零陵太守,也算委以重任了。215年,孙权派吕蒙率两万兵士去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传檄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此时长沙太守应为廖立,廖立不敌,弃郡而走,西归刘备。
吕蒙亲笔书信一封,并派郝普同乡为说客,劝降郝普。
信中刘备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一事,根本尚未发生,故魏某认为此信很可能为假造,为了给郝普遮羞。
事实上,郝普很可能不战而降,并且继仕吴国,官至九卿中的廷尉。后卷入魏国大间谍隐蕃事件,事败见责自杀。
三、荆州治中潘濬
潘濬是蜀汉最无耻的叛徒。
潘濬,荆州武陵郡汉寿人,注意潘濬和蒋琬的母亲是亲姐妹,潘、蒋是姨兄弟。潘濬师事大儒宋忠,并为"建安七子"的王粲赏识,因而知名。刘表任他为江夏从事、湘乡县令,颇有政绩。
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浚为治中从事。
刘备对潘濬可谓青睐有加、恩重如山。潘濬蒙受重恩,不以死相报,则有愧天地。
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浚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
219年,孙权袭杀关羽,占领荆州。潘浚随即投降了孙权,而且立功心切,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
当时,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浚,潘浚急于在新主子面前表现自己,于是自告奋勇,统领五千人前往,斩杀平定樊胄。
在整个三国期间,如此深受重恩,又如此卖主求荣的人,恐怕只有潘濬一人了。
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浚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迁任太常。
四、糜芳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人。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
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后来,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在看到将军傅士仁投降孙权之后,麋芳也选择了投降孙权,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刘备伐吴时,二人杀马忠再次投蜀,刘备怒令关兴剥去二人衣服,命其亲自以刀剐杀,以祭奠关羽。
五、傅士仁
傅士仁,幽州广阳郡人,刘备手下将领。
刘备入川时,傅士仁与关羽、糜芳共守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攻打关羽时,傅士仁杀死关羽的催粮使者并诱使糜芳一起投降东吴,致使关羽失去援助而死亡。刘备征伐东吴时,傅士仁和糜芳杀死东吴将军马忠,复投降刘备,但刘备认为二人因势急而投降,并非本意,同时恼怒二人背叛关羽致使关羽战死,遂将二人凌迟处死。
六,七、范强 张达
范强,在明朝小说《三国演义》里叫做范疆,三国时期人物,原为张飞部下。221年,他与张达一起杀死了张飞。孙权为避免战事扩大,将其与张达押送回蜀汉。范强、张达被张飞之子张苞所杀。
张达,三国时,蜀汉张飞部将。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伐吴,张飞率军从阆中前往江州,出发前,张达与范强杀死张飞,带着张飞的首级投奔了东吴。演义里刘备率军讨伐东吴,东吴交出了范强与张达,张达与范强被张飞之子张苞所杀祭父。
八、孟达
孟达,字子度,三国时期人物,由于生逢战乱年代,孟达早年逃难来到益州投靠刘璋,但是并没有得到刘璋的重用。不久之后,孟达和法正等人背叛刘璋迎接刘备入川,虽然刘备给予孟达不错的待遇,但是却不能满足孟达的野心和欲望。后来孟达和刘封等人驻守上庸,关羽败退之时曾经向两人求援,孟达却因为个人原因拒绝发兵相救,结果间接害死了关羽。孟达知道刘备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决定投靠曹魏,并且得到了曹丕的重用。
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由于孟达本来就是降将所以受到魏国群臣的排挤,孟达变得郁郁不得志。正巧这个时候诸葛亮北伐,于是决定写信拉拢孟达,得到了孟达的回应。不料事情泄露,司马懿得知孟达反叛的消息后火速赶来平叛,孟达很快就兵败被杀,诸葛亮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九,十,十一、李辅 申耽 申仪
李辅,孟达部下,随同孟达叛蜀投魏。后孟达接连蜀相诸葛亮,图谋反叛,司马懿兵围孟达,李辅等开门纳军,孟达败亡。景元四年,李辅为前将军,随镇西将军钟会等伐蜀,围蜀将王含於乐城。
申耽,字义举,上庸郡人。申耽是西城、上庸郡的大族,聚众有数千家,曹操赐予他将军称号、任上庸太守。219年,刘备欲一统益州全境,于是命令孟达从秭归郡北攻房陵郡,孟达攻杀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继续进攻上庸郡。刘备怕孟达难以独任,派刘封从汉中前往统领孟达军,会师上庸。申耽率全郡投降,将妻儿以及宗族都迁往成都为质。刘备于是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其余官爵保持不变,又任申耽之弟申仪担任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荆州事件中,房陵太守孟达降魏,申仪亦率军叛乱,申耽无奈之下,只得也投降了魏国。曹丕因为申耽不是自愿归附,于是剥夺了他的军政大权,迁徙南阳,闲散终老。
申仪,被刘备封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随同孟达降魏,拜魏兴太守。孟达事变中,申仪与孟达不和,帮助司马懿讨灭孟达。孟达死后,司马懿对申仪也不放心,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十二、阳平关蒋舒
蜀汉的所有叛徒中,除了最无耻的潘濬,排第二的就是蒋舒了。
蒋舒,蒋琬族侄,注意又是一个蒋琬亲族。蒋舒最初为武兴督,在任不称职,在调任为阳平关副将,协助傅佥把守阳平关。
阳平关是汉中最重要的军事重地,控制着汉中通往成都的道路,直接决定汉中存亡。曹操攻张鲁,张鲁闻阳平关失守,于是投降。刘备争夺汉中,斩杀夏侯渊,乘机夺取阳平关,曹操最后只得放弃汉中。
公元263年,钟会伐蜀,兵至汉中,包围汉、乐二城,别遣将攻阳平关。
蒋舒临阵投敌,引钟会大军夺下阳平关,钟会由是大得库藏积谷。
假如蒋舒不投降,则阳平关绝对可以坚守,钟会最后只能无功而返,则汉中不失。而且汉中不失,姜维则不必急于退守剑阁,邓艾也就没有成功偷渡阴平的机会了。
可以说,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蒋舒的投降!
蒋舒和潘濬,两人都是蒋琬的亲族,一个直接导致蜀汉的亡国,一个最是无耻,可谓蜀汉叛徒集群中的榜首。
十三、苟安
苟安,李严手下都尉,被派遣解送粮草到祁山大寨。因为好酒,解送粮草延误十天,诸葛亮十分愤怒,欲斩之;杨仪求情,乃杖八十,苟安怀恨在心,投魏国司马懿;后司马懿派他去成都散布谣言,刘禅听信谣言,下诏召回了孔明,导致第四次北伐失败。
十四、马邈
马邈,三国时蜀汉江由守将。景耀六年(263),司马昭派人大举进攻蜀汉,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派遣部将田章率先攻江由(今四川平武东南)。马邈率军伏击田章,却被击败,而后投降。而后其妻子李夫人因他投降而自尽。
十五、黄权
黄权(?-240年),字公衡,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将要伐吴,黄权自愿为刘备的先锋,建议刘备总镇后方,而不应去前线冒险。刘备不听,封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国部队,刘备自己统兵在江南。等到战败之际,刘备撤退,道路被吴军封锁,黄权不能够归还,于是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国,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从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这是谎话,没有立即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的群臣都在庆贺而唯独黄权不这样做。
黄权是唯一一个投降了,刘备却没有处死他家人的人,黄权也是非常幸运了。可见刘备对黄权的敬佩有加!所以,黄权的“叛变”只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是蜀汉所有叛徒中唯一一个可以原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