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周六这天天气降温了,北京的白天也在零下了,我本不想出门,可是给孩子约了钢琴课,我俩收拾出门,走到半路,老师说今天她临时有事儿,改个时间。我俩就半路绕到了西西弗书店,陪她在儿童阅读区看了一会儿书,我在看手机。过了一会儿爸爸加班回来,爸爸陪着她看书,我出去逛逛,这些天情绪确实不怎么高涨,连晚上做梦都是很焦虑很抑郁。
我随意在书店里逛,畅销书的书架上放着一本《活着》,说实话,同名的电影我看过,太苦了,我都没有勇气看第二遍,而电影还是改编了的,我都不忍心,何况原著。那天不知怎的,我竟然去打开了,翻看起来,幸好,开始没有那么苦,是第一人称的一些讲述,而文笔恰好是自己喜欢的,就看了下去,竟然入迷了,干脆拿着书缩在一个角落里,席地而坐。临走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完,我想着买一本,结果孩子说她也要买,我只好以身作则,书店的价格也确实贵了,我只好作罢,在网上下了一单,第二天上午就到了。
周日下午没什么事儿,就窝在沙发上看了起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从3点开始到5点多,看完了,一气呵成,很久都没有这么快的看书了。上一次还记得是高中的时候,晚上熬夜一气看完《高山下的花环》,边看边流泪。
《正文》
伟大的作品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没有去歌颂什么,也没有去诋毁什么,一切只是经历,时代的经历、命运的经历,哪有那么多的选择,只是时代和命运推着你前进。福贵的爹把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和鸡,福贵把鹅和鸡也弄没了。地主和佃农是两个矛盾体,地主的落魄是靠自己的子孙犯错误,可是这个错误最终是落在了地主身上,而胜利的果实却落在了另外一个地主身上,佃农仍然是佃农,而且多了一个佃农,这就是阶级,没有打破这个阶级,再多的地主变成佃农,佃农仍然还是佃农。所以,共产党一定会胜利,共产党打破了这样的阶级,把地主变成庄稼人,把佃农也变成了有田地的人。
我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不自觉会把葛优带入到福贵身上,但是几次都跳了,我无法对应上去,巩俐更是无法对应到家珍身上,好像一丝都对应不上。福贵和家珍都是柔弱的,福贵即便是少爷的时候也是柔弱的,就像是没有骨头那样,瘫软在别人的身上,瘫软在自己的床上,到了赌博的时候他才是会站起来的。家珍是娇羞的,软弱的,体型一定是细弱的,是没有倔强的。等他们搬进了茅草屋的时候,我才觉得福贵是站起来的,家珍是娇弱里待着坚强的,可能是巩俐给我的感觉太强了。而且家珍的话是少的,很少很少的,她只会拿着自己瘦弱的身躯干活,维持这个家。
哪来的善恶有报呢?龙二用命还了欠福贵的债,可他又怎么知道后面的事情,如果是那样他断然不会这么做,他不是善。有庆、凤霞、家珍、有喜、苦根他们呢?他们没有做过恶,只是努力的活着。
还是太苦了,就像嘴里永远嚼着苦菜,一家团圆的时候脸上还能有些笑容,慢慢的能让有笑容的事情越来越少,可他们依旧坚强的活着,就是活着。就算最后只是剩下了福贵和那一头老黄牛,还是要活着!
这本书没有说什么,只是说了活着,努力的活着,能活着的时候活着!
《后记--想起来就写》
说到《活着》这本书,我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就记下来吧。大概是17、18年的时候,我当时想组建一个读书会,这是我第二次有这个想法了,第一次的时候刚组建完,有两个人离开北京了,总共就四个,就解散了。我还是不死心,总觉得该有个精神家园,大家相互分享和成长。于是第二次,我拉了三个好朋友(我们四个经常在一起吃饭,关系也不错),我们第一次聚会是在唐家岭的惠丰堂,我们的主题就是随便聊聊读书的事儿。其中一个朋友说的就是他刚读完的《活着》,不记得他说了什么,只记得他有些紧张和激动。后来,这个读书会还是没有继续下去,后来我们两个女士先后生娃,再后来离职的离职,离开北京的离开北京。我现在依然还会读读书,确实也很少和别人分享了,也有朋友给我发她的读书清单,但是都很少聊的更深入更多。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其实我不是喜欢孤独,也不是害怕庸俗,只是很少会有人和机会去倾听别人的真知灼见或者让别人倾听你的肺腑之言,要么你需要妥协,要么别人需要妥协。我们有的是更多的方式填充无聊,何必妥协。时间真快啊!从追求认同到自我欣赏,时间无需通知就可以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