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突然发觉了自己对管理学的浓厚兴趣。不得不说what you believe determine what you achieve,一个growing mindset(成长性思维模式)真的能发觉原本以为“我做不到”的才能。
这学期伊始,发现课程单上有一门software engineer I,意思是“一学年课”的上半截,下学期上II。也就是说,如果要在学这门课的话,要么等到暑假,要么等两学期。但是选课之后并没有太多惊喜,于是退课。
grainger图书馆三楼东北面的书架上有一本softerware engineering 6th edition,人说:“就算在项目中不实际动手编写程序,也要懂得软件工程。”。看了这本书的第一章(介绍)和第22章(管理),我深得体会。
软件工程强调的是:
1,客户的要求
2,软件合理性(validity)
3,软件高效性(efficience)
要完成以上三点,需要经理和客户、团队保持有效沟通。
我更感兴趣是管理方面。毕竟成也是人、败也是人。“人”不仅仅指代工程师,也包括客户和管理者。
谈到管理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类似官僚体制里的行为——上下级层层分明,统一的沟通方法(打报告),统一的任务派送方式(发邮件)。然而并不是这样,这本书是从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和心理学(psychology)展开——
人的记忆有三类:感官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或者又叫短中长)。在编程领域,我们既要学习程序的内在逻辑(条件、循环,以及它们的应用—排序,等等),还要学习程序语言。前者称之为“语义知识”,后者称为“语法知识”,来源于语言学。并且“语义”是独立于语言的(英语、汉语中都有“我”这个概念),“语法”是必然和语言相关的(Pascal的begin-end,C++的{})。
在计算机编程入门课上,学生们往往会纠结于像“排序、数据结构”这样的语义知识,而且不那么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或陷入“知识陷阱”——意味一个内行没有办法提取出能教会外行的关键信息。但在高级编程课上,学生们熟悉起一门语言来要比之前快多了。总之,学习编程语言的语义知识要比语法知识难。
对于合格软件程序员来说,“语义知识”应当被存储在长期记忆中;要解决的总问题、各个击破的分问题和部分解发,最后,总解法(也就是程序框架)应当放在工作记忆中,这就要求程序设计的简介明了,段落格式统一,并且方便记忆(结构化编程(if then while do...)、面向对象(animal->dog->哈士奇.function_犯二)编程)
接下来我们想知道软件工程的方法论:
Building an internal semantic model of the problem and a corresponding model of the solution. When the model has been built, it may be represented in any appropriated syntactic notation.
- 1 Integrate existing computer and task knowledge to create new knowledge and hence understand the problem.
- 2 Construct a semantic model of the solution, Test this against the problem and refine it until it is satisfactory.
- 3 Represent the model in some programming language or design notation
方法论是个大框架,时不时参考一下,确保没有偏离轨道。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俗话说,成也是人,败也是人。
那么在软件项目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呢?
- 1 面向技术:把解决技术难题当成乐趣的人,同时在项目初期的结构搭建上起关键作用。
- 2 面向自我: 我编程,我快乐。别不信,真有这种人。
- 3 面向互动:与团队成员密切沟通,跟踪项目进度,问出好问题。在项目中后期起关键作用。
如果经理人没有选人限制的话,需要均匀分配这三种人格的成员。
人选好了,项目框架完成,workload也让不至于溢出人脑主存。那么如何让激励人们的热情呢?
马斯洛需求层理论说:活着-》温饱-》社交-》尊严感(被尊重)-》自我实现。软件工程里,前两项需求还是能满足的。社交,也就是沟通,需要面向互动人格的成员来领头,这是他们的工作。尊严感的建设需要用到“Milestone”这个概念;在框架搭建好之后,设立几个“里程碑”,冲刺到达之后庆祝,然后再向下一个里程碑冲刺。
而自我实现这一块儿,可以用“激情”,“改变世界”或者“做伟大的产品”哄骗之(笑)。
我们之前的选人假设是“没有选人限制”。那么如果公司资源紧张怎么办。那就需要团队建设了。
团队粘性(cohesiveness)
像软件工程一样快速前进的行业里,新人往往有比老人更与时俱进、受到更好的教育,要么是新人不服老人,要么反之;或者是首席工程师贡献了绝大多数代码,让其他成员失去参与感。软件工程有很高的管理难度。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团队粘性。
它有4个好处:
- 1 统一的代码标准
- 2 团队紧密工作,互相学习
- 3 团队成员知晓互相的进度
- 4 无私编程(Egoless programming)
无私编程是指设计、编程和文档被当作团队的够公有产出。这样人们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代码提出批评,也更加敢于干涉别人贡献的代码。
对于团队粘性帮助最大的,莫过于信息透明,把他们当作负责任、能信任的人。就算经理想隐瞒什么,这最终也会导致不信任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