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怕死,
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
——《周处除三害》
文丨旧故麻袋
∨
国内院线每年都会上线几部尺度较大的电影,在“薛定谔”的审查制度下,那几条“漏网之鱼”让观众们欣喜若狂,而后陷入沉思:难道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放宽了?在大家对“审查机制”开始抱有幻想的时候,这张巨大的网又开始收紧,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大家习以为常,不再上下求索。
春节档的《第二十条》挑战的是司法体系,在题材上已实属惊艳,能够过审不容易,不过倒也不难理解,但《周处除三害》能上院线,着实有点惊到我了,毕竟这片无论是题材上还是剧情呈现上,主打的就是一个“血腥暴力”,电影还被按上一个“16禁R级”标签,足以看出本片的血腥程度。
2月底,进入春节档尾声,比起年前《热辣滚烫》的高强度营销,年后营销力度趋于平淡,《第二十条》靠单日票房实现逆袭,《飞驰人生2》票房依旧紧咬《热辣滚烫》,看着好像春节档的热度和票房似乎依旧坚挺,但三足鼎立之势很快被一部点映新片打破。
这部点映新片名叫《周处除三害》,前期并未见有宣传,而且还是一部台湾电影,总所周知,台湾电影能上国内院线的本就不多,加之台湾向来是爱情电影口碑突出,动作犯罪题材鲜少有出彩的,上一部能摆上台面的还是2010年的《艋舺》,巧的是,虽然时隔13年,但两部佳作的主角都是阮经天,阮经天上大分。
说实话,《周处除三害》若不是尺度惊人,噱头十足,有爆点,很容易被片名耽误,因为了解这个历史典故的人太少了。
“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出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讲的是一位名叫周处年轻人,凶暴强悍,被村民称为三害中的一害,另外两害是河中的蛟龙、山上的白虎,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水搏蛟,经三日三夜,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之后改邪归正,拜师学文练武,得到朝廷重用,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初看电影,很多人都觉得陈桂林就是那个“周处”,但事实上,背后操纵一切的其实另有其人,反转来的恰到好处,一个善意的谎言,成了“除三害”的导火索,就像是一场“蝴蝶效应”,说谎的人也没想到,最后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她称这个谎言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谎言”。
话不多说,今天就来看看《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到底“妙”在哪里?
很多人关注这部电影的初衷是因为“尺度够大”,看完电影后发现尺度确实是华语院线电影中少见的,打斗戏拳拳到肉,看得生疼,该爆头就爆头,要血腥够血腥,陈桂林这个角色人狠话不多,看似混迹江湖,实则侠义心肠,他想除掉通缉榜前二的通缉犯的理由很简单: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做生前事,就是为了留生后名。
可当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原本无法无天的他开始停下脚步,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他说: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
出登场时的陈桂林性格乖戾,在黑道上已混出名声,混迹在被自己杀害的黑帮大佬灵堂之中,找时机枪杀了帮派二把手,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子弹打中肩膀未致命,他还不忘多补几发,得逞后的他,满面春风,洋洋得意,看见警察还做出一副挑衅姿态。
听到枪声在外蹲点的警员立马出动,只有陈灰灵敏察觉到陈桂林的不对劲,一路猛追。这段追逐戏很有意思,陈桂林反倒成了猫鼠游戏的主导者,逃跑并不是为了“亡命天涯”,而是为了享受追逐的快感,那一刻你会发现,他肆无忌惮的几乎癫狂。
最后他玩腻了,灭了陈灰一只眼睛。
经此一役,他隐居避世,四年后,他依旧在出租屋过着非人非鬼的生活,通过系鞋带的动作、门口放标记物这些细节来进行反侦查。
但穷凶极恶之人也有自己的软肋,陈桂林的软肋是奶奶,是他唯一的牵挂,因为奶奶病重他才有勇气重新站在阳光之下,他直言:这几年的小心翼翼是为了不让奶奶看到他被抓的样子,他怕奶奶会担心。可奶奶死了,本该百无禁忌的他,从信任的医生口中得知自己已肺癌晚期。
天意弄人,他向关公请示,关公示意他自首,听劝的他去警局自首,结果,讽刺的是警察并不认识他,还提醒他自首要排队,阴错阳差让他看到了警局通告栏的通缉榜单,发现自己排名第三,很不服气,一气之下放弃自首,打算替天行道除掉通缉榜上的前两名,这样自己就能被所有人记住。
话到此处,对应电影片名所指的“三害”,不难猜出就是通缉榜单的三恶,狡诈伪善的林禄和(牛头)、性情暴虐的许伟强(香港仔)、迷茫困惑的陈桂林,三人三害,又对应佛教三毒中的“贪、嗔、痴”。
关于“三害”,电影还有一个英文名叫《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直给,我喜欢。
林禄和是鸽子,背后有鸽子纹身,对应的是三毒中的“贪”,躲在澎湖,澎湖是岛,他伪善狡诈,玩弄人心,对应的是“周处典故”里的水中蛟龙;
香港仔是蛇,身上有蛇形文身,对应的是三毒中的“嗔”,躲在台中,台中多山,他性情暴虐,喜怒无常,对应的是“周处典故”里的山中猛虎;
陈桂林是猪,他始终带着奶奶买的儿童手表,手表上有一只猪,对应的是三毒中的“痴”,他迷惘困惑,对名声痴念,让他有了除掉前两害的动力。
在蹲点击杀香港仔的过程中,陈桂林认识了身世凄惨的程小美,小美的母亲自愿替香港仔坐牢,只因香港仔从另个男人手中把她救了下来,所以她感恩戴德,对香港仔唯命是从,而小美,在母亲进入监狱后,名义上的继父香港仔就开始觊觎她的美色,对她占有欲极强。
陈桂林借机除掉香港仔后,救下了身陷囹圄的小美,自己腹部重伤,还不忘回发廊解救小美,他是尊重小美的,他视小美为女人,而不是玩物,带小美离开后,他留下了车,希望她能离开伤心地,开始新的生活,对于小美而言,陈桂林是她的拯救者。
在寻找林禄和的过程中,他误入邪教,被林禄和伪装的尊者欺瞒,尊者对他说林禄和已死,他深信不疑。
因为教会医生的欺瞒,自以为在教中生活癌症病情好转,于是决定留下入教,直到小胖出事,他才明白这个邪教背地里的阴暗勾当,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小胖母亲的自杀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让他有了付诸报复的坚定决心,即便尊者不是林禄和,他也必死无疑,巧的是,他恰恰就是。
死里逃生的陈桂林潜入尊者的地下宫殿,谎言下的伪装揭开面纱,真相是血淋淋的人命堆叠出财富,纸箱排满了房间,有多少纸箱就代表着有多少无辜的家庭和个人曾受到过欺骗和伤害。
邪教最恶心的地方在于他们擅长操控人心,在人最脆弱的时候攻破心防,骗取钱财,最后无非是愚昧无知的人步入死亡,而贪得无厌的尊者得到了钱财和名声。
面对陈桂林对林禄和所作所为的揭露,林禄和不仅不恼,反倒苦笑辩解称:一次天灾夺去多少人性命,你恨过天吗,恨过地吗?
或许是因为面对教众他还需要摆出一副尊者的姿态,又或许他自己也早就被自己洗脑,以为陈桂林不会做什么出格之事,还想着靠自己的魅力将他招安。
但陈桂林不想听他废话,于是给了他肩头一枪,这一枪并没有让他有所退却,表情由震惊转为平静,他正襟危坐,面对陈桂林的两次卡弹露出劫后余生的笑脸,他还在期盼命运的眷顾,结果第三枪正中眉心。
杀了林禄和,任务圆满完成,陈桂林打算离开,没想到,礼堂内又传来了歌声,信徒们跟没事人一样,开始唱起圣歌,陈桂林愤而折返,他明白只有彻底根除这个邪教,才能永绝后患,不然还会有第二个小胖,第三个小胖。
于是就有了最经典的“血洗礼堂”这一幕,事实上,为了镜头看上去不血腥,影院版已做了相应的调整,画面上的枪声和尊者画像融合,删减了遍地是尸体和血的远景,也删减了陈桂林一枪一个的飒爽,对尚有良知的教徒,他网开一面,而对于那些已深入骨髓的,他开枪毫不手软。
这一段确实是“暴力美学”了,其实这一段让我联想起《王牌特工》里教堂里混战的那一幕,但那段更为花哨,也远比陈桂林干净利索的枪杀来的血腥,反倒是简单的呈现,更加让人记忆深刻,特别是陈桂林坐在台上松弛换子弹那一幕,神来之笔,整个画面像极了一副寓言油画。
这一段确实有惊喜,无论是尺度上还是画面感上,都值得点个赞,夸一夸。
完成最后杀戮,他亲自打电话给陈灰自首,面对人质,最后还不忘说句“辛苦了”,他真的,我哭死,他完成了自我救赎,也终于让自己成了话题的中心。
陈桂林的前期嗜血和野蛮杀戮是真的,后期的幡然悔悟也是真的,最后一幕,他被押解到空旷的行刑之地,他抬起头,画面淡出,传出枪声,我们知道,所有的恶都随着这一声枪响消失的无影无踪。
以暴制暴,让这部电影自带“爽片”基因,当然电影也并没有十全十美,比如小美这条线的处理太过粗糙,有点工具人的意思,还有陈贵卿这个角色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内容可以挖掘,但对她的职业描述太少了,虽然“你也是个医生”这句一语双关的话让她顿悟了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也让观众明白了她的职业属性,但类似“黑帮清道夫”般的存在还是讲述太少了。
好在阮经天的表现喜人,撑住了整部电影,但片中演技最好的、最自然、最游刃有余的还是老戏骨陈以文,他饰演的尊者,将本性隐藏的很好,唯一一次面露杀心,是因为陈桂林第一次当着教众的面戳破了尊者的骗局,导致小胖母亲的自杀。
除此之外,他都一副与世无争,神化自身的心态,只有到了地下宫殿他才会卸下伪装,享受财富和欲望堆叠的满足。
好片有高分,是良性循环的开始,作为观众,为华语电影能有这样的突破感到欣喜,甚至有看到一些优秀韩影的影子,比如《杀人回忆》、《新世界》、《老男孩》。见贤思齐,希望内地电影也能和台湾省的电影一样有新的突破。
最后,该说不说,新心灵舍的那首圣歌还挺好听,嚯,被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