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成绩放榜季,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不少人焦虑。
高考志愿怎么填?能否被心仪的学校录取?能否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
填高考志愿可是一个技术活,它关系到未来与前途,如何更好地做出这个重要的决策呢?
或许参考往年的数据,用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面对复杂、单调的数据,很多人却直呼看不明白,那么如何看懂并学会分析数据呢?
《数据思维》这本书就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它是公认的学习数据思维的必备读物。
世界知名的未来学家商业技术领域的学者新大咖伯纳德.马尔说,读这本书有助于快速提升数据是品质的个人和团队,读本书都会有收获。
本书作者乔丹.莫罗被称为“数据素养教父”,曾担任数据素养项目咨询委员会主席。
他在这本书里是用浅显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数据认知技能和数据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理带我们走进数据世界。
1数据时代,思维为王
不可否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生活在技术和数据的汪洋大海。
打开抖音,各种踩中你喜好的推荐视频扑面而来;
打开淘宝,“猜你喜欢”和同类产品推荐,令你眼花缭乱;
打开行程码,你曾去过哪里?滞留了多久?一目了然。
平台为何如此对你了如指掌?这背后都是以数据为支撑的算法推荐,而行程码背后是以个人通信数据为依据的数据集合。
数据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组合在一起足以影响和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数据有时甚至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每一天,世界都在产生出惊人的数据。
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峰会传出:
每天有5亿条推文发出;每天有2940亿电子邮件发出;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每天预计将创造463EB的数据。
那么数据是如何为我们所用的呢?
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人们能做出描述、诊断、预测和指导。
描述,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描绘,通常用数据说话比用笼统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接着是诊断,根据数据的描述,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是预测,用数据对未来可能将会发生的事情做一个预测;最后是指导行动,通过数据解析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制定怎样的决策。
这就像医生给人看病一样。首先,他会通过望闻问切及患者的描述来了解情;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和自己的经验作出诊断,预测病情;最后是提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所以说,数据就是帮肋人们提高效率,做出更好的决策的基础和参考依据。
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利用数据收集,开发出新款的樱桃雪碧。
当顾客点一杯饮料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喜爱的口味,再做一个饮料口味的问卷,通过获得洞察力和信息,一种新的口味的饮料就产生了。
数据被称为“新石油”,这足以可见其重要性,因此人人都应该学习数据,学习数据思维。
那么什么是数据思维呢?
假如我们想介绍一位朋友给别人,我们会先拆解介绍的角度,比如,从收入、阅读、运动三个角度来介绍。
然后再根据这三个角度,去量化具体的指标。比如, 年入百万,一年读50本书,能跑马拉松等等。
在我们在表述观点或证明结论的时候,这种先拆角度再定指标的过程就是数据思维。
当然光有数据思维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具备相应的理解数据的能力。
2提高数据思维能力,从提高数据认知素养开始
要胜任一份工作,我们应具备相应的能力与职业素养。在数据世界也一样,这种能力叫数据认知素养。
它是指对数据进行阅读、用数据语言开展工作、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用数据进行沟通的能力。
具备数据认知素养,能够看懂数据,分析数据,懂得用数据语言进行沟通和开展工作,这对数量解析策略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我们要建房子,如果只给房屋图片和一些工具,施工人员并非专业建筑工人,那难度可想而知。
而如果施工人员具有相关的建筑行业知识背景,掌握建筑语言,那么沟通起来才可能顺畅。
除此以外,有理想蓝图后,还需要施工人员通过房屋图纸达成认识,确定施工顺序等才能建好房子。
当组织希望执行数据与数量解析策略的时候也是一样,数据认知能力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数据认知素养有四个特征:阅读数据、用数据开展工作、分析数据和数据沟通。那么在这在四个特征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呢?
作者也被经常问到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四个都很重要,如果非要分出伯仲,那阅读数据的能力可能更为重要。
作者指出阅读数据就想当于语言,是所有沟通的前提。
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独自去异国他乡旅行,尽管你做好了详细的旅游规划,比如,
何时出发何时返程,将入住什么酒店,选择什么交通工具等。
可是当你兴奋地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无论在交通、就餐、住宿等环节,碰到的都是语言不通而导致无法沟通和交流的人。
你不会说当地的语言,也不会英语,当地人也是一样。更糟糕的是,由于事先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你临时也找不到翻译,这样会不会让你有些沮丧呢?原本计划的美妙假期有可能最终成为一场噩梦。
由此可知,个体能不能阅读和理解数据,是组织能不能获得数据通用语言的前提,是保障组织“数据流畅性”的关键。
所以说,阅读数据是数据认知素养四个特征中的基础,相对来说也最重要。
想要提高认知素养,就从先学会阅读数据开始,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3 提高数据认知素养的方法和3C
很多人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拿到数据却看不出所以然,比如拿到财报却看不懂,某平台的用户画像却看不明白。
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没有谁一开始就天生就懂的。
想一想小孩是如何学会阅读一本书的呢?
首先,要有老师或家长指导、引领,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一点点教孩子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其次,孩子自己要不断地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学习阅读数据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从基础开始,找到专业的数据导师,或是找到相关的专业书籍、课程来学习。
在有了基本的概念后,就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并反反复复练习,看看自己能否从数据中看到更多的信息。
其实,不只是学习阅读数据要用这种方法,提高数据认知素养的其他三个特征:用数据开展工作、分析数据和数据沟通,都适用同样的方法。
在心态方面,提高数据认知素养需要时刻保持3C。
3C是好奇心(Curiiousity)、创造性(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三个词的英文的首字母。
第一个C是好奇心。
都说好奇心害死了猫,但作者却说好奇心促进了数据认知素养。
小时候,我们总爱问东问西,对每件事充满好奇,可是长大后,我们却习惯于日复一日地接收外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和数据,觉得一切习以为常,渐渐失去了好奇心。
但是,若想全面提面数据认知素养,就得像孩童一样,对数据保持好奇和敏感,用好奇心驱使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数据的来龙去脉,用数据引发思考,找到数据背后的意义。
第二个C是创造性。
我们的大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用数据展开工作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继续沿用过去的老旧图表,而是通过新视角,找到开展数据分析的新方法。
比如,作者在以前的职位上,是帮客户投资进行分析。他通常是准备一份由75-80张幻灯片组成的PowerPoint报告, 每张幻灯片就是一个插入一张Excel图表。
每周更新报表时,作者要更新数据文件,并把它们一一链接到位,这样做不仅麻烦,而且效率也不高。
后来,作者想到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方法,他没有把所有图片都放在Excel中,而是建立了6个预测图表模型,用创造力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自己的数据认知素养。
第二个C是批判性思维。
带着批判性眼光阅读数据并展开工作,对搞好数据分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数据不如无数据。
比如高考填志愿时,大数据报考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并不要过度依赖。如果说大家都依据大数据的建议去填报专业,很有可能会造成这个专业过热,反而导致报不上的情况。
就好像堵车时,导航会根据数据,给出别一条车少的路线规划,但如果每个人都涌入新路线,很有可能原本畅通的路也变得拥堵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用批判性眼光来解读数据,并不是全盘照收。
总之,在提高认知素养的路上,找到专业的指导并进行持续不断地刻意练习, 以及时刻保持好奇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们的素养能力就能不断提升。
4写在最后
马克.吐温说,谎言有三种: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
如今,我们已身处一个到处充拆着统计资料、数据、信息、数字的世界,它们各自向我们讲述着事实,构建资讯。
然而,它们却常被误解或错误地使用。
唯有提高数据认知素养,我们才能更正确地解读、理解并利用它们进行分析预测和沟通交流。
未来的世界,是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思维能力也将像读书听说一样,成为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
诚然,数据和数量解析的世界是宏大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或许我们可以从阅读这本入门级书《数据思维——人人必会的数据认知技能》开始,带领自己进入神秘的数据世界, 开启一段美妙的数据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