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见心理咨询师,这次的话题主要是和Z先生的一次吵架,准确的说是我单方面吵架,Z先生并不怎么搭理我。吵架的内容不重要,我想表达的是,我确实比大部分人更敏感的捕捉到愤怒、敌意,生活中充斥的各种不顺心都让我格外烦躁。
烦躁这个词,近两年在我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我想,这一定是有缘由的,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我的情绪触发以烦躁为主?
咨询师问我“烦躁是一种概括的、表象的情绪,你认为它还有哪些细分的情绪呢?”。我对这句话感到很不理解,烦躁就是一种情绪,它是和愤怒、伤心都不同的一个单独的情绪。当我看到Z先生莫名其妙生气的时候,我就是立刻感到了强烈的烦躁,还能有什么别的情绪呢?
咨询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我在做一个很复杂的项目,临近截止日期还没做完,可能就会很有压力、感到烦躁。我的烦躁背后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担忧、被领导批评的焦虑”。
我突然就明白什么是背后的情绪了。也许我在应对很多的不顺心时都感到烦躁,但是这些事件的起因各不相同,每一次的烦躁背后是更加细分的情绪。
比如,Z先生通过把新买的东西丢进垃圾桶来表达愤怒,这个举动让我感到十分烦躁,因为我感受到了他在间接表达愤怒。这种间接的表达让我毫无头绪,甚至无法说他是在对我生气,因此没有理由挑起争论,而空气中弥漫的怒意却又是那么真实、强烈地伤害了我。
总之,我被“惹”到了,却没有宣泄的出口。他对于交流的回避让我联想起过去都是我单方面宣泄,我不喜欢那样的自己。过去、现实的交织加剧了我对未来的焦虑,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事情以后一定还会发生,这是多么令人绝望啊......
这份焦虑甚至在咨询室中蔓延,我担心这次咨询无法处理完,我会带着烦躁走出咨询室。神奇的是,在咨询师做完结束总结时,我突然醒悟:这次的烦躁来源于婚姻中安全感的匮乏,我焦虑于我们有冲突时的相处模式,焦虑于未来我没有幸福的生活,我对当下缺乏掌控感,我需要被伴侣看见、重视。
当一个问题被准确命名的时候,它就成功了一大半。走出咨询室,我依然无法避免烦躁的发生,但是我知道如何去识别它背后隐藏的情绪和需要了,就不那么恐慌于它带来的痛苦。
我想,理解一种情绪,首先要待在当下,不惧于直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