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宜逛贴吧的时候,看到了她初中就粉上的两位知识大咖,看他们发布的卡片记录的生活点点滴滴。
也敲下了键盘评论:每次看两位老师的文字,就像在和你们面对面沟通。今天第一次拆解两位老师的卡片,现在来留个来过的痕迹。
人际关系一直是我头痛的问题,15岁以前我接收到的反馈就是嘲讽、挖苦、嫉妒、你一个女孩子不值得过好日子这种。
我改变不了,所以想逃离这个乡村家族环境。15岁到17岁,一个人在大城读书,用我之前的这种负面反馈方式去交往,得到的全是负面,令我敏感的像刺猬。
大专的时候就有人教我怎么去正常的跟人沟通和交流。工作两年时间,社会和职场分分钟教我做人,我感谢当初教我面对别人的攻击和善良的时候该怎么正确地处理的那些人。
现在是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拉扯我最厉害的时候,所以我在对待事情上会犹豫纠结,导致我的行事作风就像是一个精分。
如果这就是导致我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核心原因,那么接下来“凭什么”三个字带来的心态让我不知道如何处理亲近关系。
这里要说到评论区有两位同侪问出了相同的问题,我就着他们的问题和你们的回答再来请教。
15岁出去,25岁回家。在外流浪十年,当初一心想逃离的环境,我这次去迎战它。
第一回合是母亲。关于她“总有刁民想害朕”和七七八八的想法不过多叙述,总之是不讲理,也不愿意讲理。
我也曾尝试着跟她建立透明沟通机制,甚至想是不是我的方法有问题?结果告诉我,不是她不懂,是她不愿意去懂。
反正对待不顺心简单粗暴就靠吼,动脑子是不可能的,最后发现,把她当女朋友哄是最好的沟通政策。
就是河东狮说的那句:我对的也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即便是错的,你也认为我是对的。
当初不甘心,这样去放下自己的想法去哄她。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你的问题要我去承担?
为什么我要第一个去建立正面反馈,给你说好听的话,顺你的毛,自己憋一肚子火气。
是的,不甘心,不认命。让我头破血流,郁结于心。
第二回合是我的兄长。与母亲如出一辙的性子,很多想法不正确,却又坚持自己的想法,碰了一鼻子灰,依旧不愿意找方法,而是用睡觉、玩手机去逃避。
我当初也是恨铁不成钢的。
当我用正面反馈机制把母亲的毛顺好,老兄这里,什么方式都不好使。
他负面,逃避,不愿面对,不愿沟通,还因为不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影响健康,一沟通就抑郁好久,自我否定,我对他的肯定在他眼里就像是骗局,非得我说他是废物才心里舒服,然后又说我看不起他。
很多时候,我们沟通面对的那个当事人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而我作为沟通的另一方,多数情况无法提供到正确的引导,任由他自生自灭于心不忍,可我也不想去做圣母。
老母亲为他的婚事操碎了心,现在又来为我相亲。可是老家的男人大多数都是我兄长这类:闷,带着不同程度的抑郁,沟通困难,逃避现实,工作能力不强还有部分巨婴状态。
多数母亲是我妈妈这种,蛮横,不讲理。
两位老师的状态让我向往爱情和婚姻,但我回到了老家这个原生环境,同龄已成婚的姐姐妹妹们的一地鸡毛和老公待给他们的伤害会让我脑补自己的下场。
我当初的性子就是妈妈的缩小版,过刚易折。
现在是认命,因为我爱他们啊,不会想着去拯救谁,改变谁,而是陪在身边的时候就珍惜这个时光吧。
生老病死,富贵荣华,全浓缩到我的文字里。
我对婚姻的态度依旧恐慌,不怕成为自己生孩子,自己养孩子,一边工作一边家务,却怕这些事情让我成为深闺怨妇。
我从小认识一个人,却很少和她见面,我可以快速熟悉一个刚见面的人,却永远跟这个如影随形的人聊不好,所以我最大最困难的沟通对象,是我自己。
我现在风华正茂,就不去想未来怎么沧桑,把握住能把握的点滴,回到原来的环境,不逃避,不逃离,放下自己,融合环境,才能低谷反弹,找到生机。
你们两位,就像春冬的太阳️,我也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伴侣。
敲好文字,点击发送,静待回复。
又或许,不抱期待,才会不受伤。
多想无益,做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