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近30年,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感觉孩子是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灵活,但对爱的感受却越来越迟钝。尤其是到高年级指导作文时,一写到父母的爱 ,不是生病住院就是下雨送伞。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我也发现了,问题不仅仅是出在孩子身上。年轻的父母们虽然也爱孩子,但他们缺乏和孩子的交流沟通,缺乏付出的实际行动。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让孩子们学到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被爱的幸福,学会去爱他人,从而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呢?
近些年来,祁山小学门前那条宽阔的水泥路变得越来越拥挤了,早上两边各式各样的小摊吸引着很多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摊前驻足,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不在家吃早餐的行列。发展到后来,即使是中午和晚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而且个个生意兴隆。
今年一开学,在县领导的关心下,各个部门大力合作重新对祁山小学路段进行了整顿,还给学校一个干净宽敞的通道,同时学校也要求各个班级禁止学生在外买零食。
在此之前,我也曾一再要求家长们尽可能在家里烧给孩子吃,但收效甚微,我分析了一下孩子不在家吃早餐的原因,有家长的:年轻人爱睡懒觉,早上起不来;亦或是觉得外面的品种更丰富,选择的余地更多;还有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在小摊吃早餐的不安全性。也有孩子的原因,就喜欢在外面吃。如何让孩子在家吃早餐成为常态化的事呢?我想一方面需要给孩子在家吃的兴趣,同时也给家长一个做早餐的动力。
于是,9月18日,我在班上发起了一个“爱心早餐”活动,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由家长在家做早餐,群里展示图片;第二步,学生在班上交流一周来自己最爱吃的早餐;第三步,“妈妈的味道”作文评比。
活动发起后,家长们纷纷响应,从昨天早上开始,我就不断地收到家长发来的营养早餐图片,这些图片有的品种多样,有的程序复杂,有的色泽鲜艳……一张一张地看过,看得我是垂涎三尺!看得出家长们都很用心。有家长在群里说“程老师的一句话,让孩子们个个都有口福了”,而我想说的是:都是能干有心的妈妈,爱原本就在,只是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活动还在继续,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这个活动当中,让给孩子做早餐成为一件长久的事情,让每个孩子在学生阶段都能享受到来自家人的“爱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