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处净土
文:musee
这个世界,处处暗喻。
眼睛所能看见的,往往都是一种“假象”,心灵所感知的,才是一种真正的实相。
中国文化秉承天赋,以文载道,将宇宙、人生、物质、空间的奥秘,用文字和字外之境,揭示了出来,所以仓颉造字时天下粟雨,夜晚鬼哭魂嚎,因为天地间的诸多秘密从此都将无所隐匿。文以载道,然而文字后面所隐身的道理与奥妙,并不容易领悟到,悟性若不高, 文字往往是隔靴搔痒,难抵心灵。我们熟知的造字六式的象形、假借、指事、形声、会意、转借,以及文学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包括明喻与暗喻)、拟人、通感、借代、对比、对偶等,其实都是在借用“假象”,传达“真相”。
文字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道本无言,文以显道。通过文字,心灵能在迷蒙现实之外打开一扇窗,让清凉的真实展现在月光朗朗的暗夜之下,让精神的天马插翅神游在另一个天空里,让心灵被束缚的一切解开镣铐,翱翔在没有阻力、没有牵绊的世界当中。借助文字这一“火把”的光亮,我们可以穿越狭仄的世间,窥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进入安祥的怡然世界。
当然,凡事利弊同在,读书必须要读好书。
很多古典名著都是经过历史筛选后公认的好书,经得起检验,值得多看,常看,反复看。然而,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将心灵生命升华到更高境界的经典,比如《道德经》、《圣经》,佛经。这些书,是人类文化精髓的最高奠基层,因为对世间采取的是俯视的姿态,所以和我们生活的任何方面都可以紧密相连,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心智,灵性,然后影响我们未来的道路,选择的方向,进而整个人生与命运。
中学时代就很喜欢看佛经,可是读不懂,梵文古奥,但是端详着那些文字也是内心欢喜,隐隐能感受到其中的祥和与宁静,一盏心杯似水平。大学毕业后潜心修炼,闲暇再揽佛经,发现其平等慈悲之境,溢于言外,仅仅抄写,就可让心境平和安详!
那种力量虽然无形,却异常强大,只要进入,就被同化。心境的枝枝丫丫毛毛草草,都被梳理得清明柔顺,心平,气和,神清,意朗!
但是文字归根结底只是“媒介”,一个藉此抵达心灵内境的工具——船筏也罢,火把也罢,都不是目的地,所以,倘若执迷于文字而忘了这根手指所指向的“根本”,往往就得不偿失,同那些沉迷于宗教形式而忘却真正修心的人一样,精神会被表象所扭曲,成了可厌可怜的“夹生饭”。
所以,文字的净土,不在文字之中,而在心灵之上。修心,才可抵达心灵的净土,修炼心性,才能借由文字的指引,洞然明了世间万物“无字天书”的意义,从而处处道场,步步莲花,境境光明。
这个时候,也就明白,向外追求,无疑兔毛麟角,劳而无功,从而将探寻的方向转由内心世界。关闭“向外求”的大门,敞开“向内找”的大道。人生至此,柳暗花明。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从那些可道之言,真正抵达无言之境,就会发现,就在这茫茫世间,同时同地,存在着相关但又毫不相连的另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 随处净土,此即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