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不要追问是什么 关键看它代表啥
——功能分析方法
列位看官好!我是老陈。咱们书接上回。上回讲到要彻底抛弃反映论。这回讲为什么要抛弃反映论? 并由此引出第四种美学方法论——功能分析方法。
话说我们认识一个事物可以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是问它“是什么?”另一种是看它“做何用?”所谓“是什么”,就是从对象本身的“质—能状态”入手揭示对象的本质。比如我们说,金刚石的硬度(它的一种本质属性)取决于它的分子的某种独特的排列方式。而所谓“做何用”,则是另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从对象的物质成分、结构方式或质—能状态入手来探求该物的本质,而是撇开它“是什么”的问题,转而在该物的实际“功能”或“效用”中来认识它的本质,我们不妨称之为功能分析方法。比如“玉米是什么”?在植物学家看来,玉米是一种特殊的植物。但是对于人类来说,玉米是一种价值。当我们吃窝窝头解饿的时候,没有人会追问它“是什么”,只要能解饿就好。根据朴素唯物论的观点,要认识事物是什么,采用反映论的方法就够了。可是要认识事物的价值,反映论方法就完全不适用了。
如果进一步分析,事物的价值又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社会价值。比如一件商品,它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交换价值。前者是以其本身的物质属性起作用,后者则是社会赋予它的,所以又称“社会属性”。事物的社会属性与其物质属性没有直接必然联系。比如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其本质就不在于它的发音形式、发音部位或振幅、频率,而在于它的交际功能。金银作为货币也与它的色彩及分子结构无关。
这种功能分析方法是马克思的一大发明。他在商品分析中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尤其是对货币的分析,他认为货币的本质不在于它的贵金属的独特的化学成分、色彩和比重,而在于它作为“流通手段”“储藏手段”“价值尺度”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功能。列宁说,马克思没有写出《逻辑学》,但是他写出了《资本论》,意思是说《资本论》中有哲学方法论。这是非常深刻的观点。《资本论》确实是取之不尽的方法论宝藏,值得所有美学家拜读。可是很遗憾,近百年来的中外美学家很少有人提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就好比有一把利斧放在身边,他们却拿石斧去砍柴。可笑至极。记得是孔子说过:“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在巨人的肩头。”我们的美学家为什么不听圣人的话?你以为自己是巨人吗?你能到马克思的脚脖子就不错了。在下今天大言不惭,说自己发现了美的本质,不是卖弄学问,只是说洒家站在了巨人的肩头。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所谓中国美学重建,最重要的方法论不在西方哲学之中,而在《资本论》中。信不信由你。
根据功能分析方法,美学研究的任务就不是回答此物之中的何种因素决定了此物为美,而是要从其社会功能中认识美的社会本质。从发生学的观点来说,一件东西是否为美,并不取决于它本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而是取决于它在社会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格罗塞说:“我们已经再三说明原始装饰的效力,并不限于它是什么,大半还在它是代表什么”(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8页)。所谓“效力”就是其功能。所谓“代表什么”就是其社会作用。对于美学研究来说,这是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一句话。它的含金量要超过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美学家数十万言的夸夸其谈。
这个方法论的秘诀就在于:要想认识此物的本质,必须抛开此物的种种物质属性,不要追问它“是什么?”,关键看它“代表啥?”这使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来欧阳文忠公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你如果把他当做酒鬼就冤枉他了。陆游也有一句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也差不多,都是到对象之外去寻找对象的本质。这很像是一个悖论,难怪商品拜物教者陷入幻觉。高建平先生强调要“将审美与认识作出明确区分”,其深刻意义就在于此。
简单地说,审美有其特殊性,你不能用逻辑方法认识美的本质。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但在美学中不但不管用,反而会起误导作用,将美学理论引向歧途。原因就是,美是不讲逻辑的,甚至是反逻辑的。比如中国古代女人的“三寸金莲”之美就有点反逻辑。按照正常逻辑,健康卫生远离病态才是美。可是“金莲们”大胆挑战这种逻辑,竟然风风光光地“美”了一千多年。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古人审美观念错误,以丑为美。恕我直言,说这种话的人十有八九是“棒槌”。在他们看来,上千年间全天下的人都错了,只有他是对的。这种观点鄙人实在不敢恭维。实际上审美判断无所谓对错。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古人爱小脚,那是打心眼里爱,越看越爱,认为美的不得了。你说他错了,他还说你不懂美。即使把包老爷请来也难断这一公案。
中国的客观论美学家,包括苏联的“自然派”,都坚持在审美对象中寻找美的本质,都追问“美是什 么?”蔡仪的结论是:“美是典型。”于是有人反驳道:“难道典型的苍蝇也是美的吗?”对此蔡仪无法回答。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也发生过这样一场争论。苏格拉底说有用的东西就是美的。于是有人问他:粪筐也有用,但是粪筐美吗?苏格拉底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美!”结果传为笑谈。看来从实用的角度观察美很容易得出荒唐的结论。所以还是格罗塞说的对,关键要看它“代表什么”。兔子尾巴什么用也没有,但是它代表这位男士有超越常人的狩猎能力,是族群中的佼佼者,所以被称为“美”。粪筐有用,但是只用来装粪,此外什么也不代表,没有另外的意义,所以它永远是粪筐。苏格拉底何等聪明?但是在美的本质面前照样败下阵来。看来没有正确的方法论,光靠个人聪明是不行的。
下回的题目是:谈美应知信息论,方法莫忘符号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