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比较喜欢一点文字的人,除了与工作相关的“写”之外,也总想写一点自己的东西,以此标记人生,回味人生,丰富人生。
不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我这样去做了,并抱之以较大的兴趣。
想起来有点可笑,初中毕业考试刚考完,不管考得怎么样,借来同学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看着看着,由不得也提起笔来,在小方格本上密密麻麻写了几十页,直到写不下去就停笔了。
后来,当老师写教育教学随笔,当公务员写地方发展的杂感,对文字的爱好与日俱增,到现在说什么也丢不下了。
在生活中,日记是一直坚持在写,基本是每天的一个绑定模式,现在又把自己绑在简书上,多了一个绑定模式。
有时候心里想,这两个东西真好,对我的人生思考、体验和记忆而言,日记就像左手,简书就像右手。
有了这左右两手,似乎给精神增加了一种期待和寄托。
回头去看以前的日记,曾经有过断断续续的时候,这十多年来则没有间断过,刚好和年龄的增长形成了一个吻合曲线。间断的时候,意味着心还不够沉静,浮躁之气往往胜过静气,没有足够的定力坐稳冷板凳。
所以,一定程度上说,日记就代表着“心迹”。回看日记,就是寻访和回忆自己的“心迹”。“心迹”是一种过而就逝的东西,有了寻访和记忆的依托,自然是一件分外美好的事情。
我的日记所写,借用时尚的“互联网+”表达形式,大概都是“流水账+心绪”的样子,流水账是一条线,心绪是一个个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这就是每天的日记。
自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日记每天必写,长短可以不限,但必须留下每天生活的痕迹。日记本一般是放在书桌里,碰上出差的情况,第一件事是要带上日记本,所以,那小小的日记本也不简单,随着我东南西北走了许多地方,甚至有幸出了两次国。
说到这儿,我的日记本如同有了生命一般,既代表了我,也可以站在我的对面,跟我诉说、交流和争辩。
现在,左手之外,又加了一只右手,就是简书。
把自己绑在简书上,是最近的事。
作为一个跟文字有点小缘的人,我竟然不知道简书,心里觉得自己有点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当朋友给我推荐简书时,我这样看待自己,敬佩于朋友的智慧才气,也第一时间下载了简书。
于是,简书开始与我为伴。
跟日记的“流水账+心绪”相比,简书侧重于心绪,没有了流水账。所思所写,自然自在,随意驰骋,但离不开心绪,而且可以对心绪进行放大、延伸和拓展。
在简书上书写,还有一种动力机制,包括投稿不同栏目得到采用和鼓励,不见面的简友给予的点赞评论,看到别人美文的熏陶和感染,以及“你已经写了多少字”的不断变化和提示等等,都让自己鼓起更大的力量,在文字中寻找自己,生怕丢了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说,简书真是不简。
我告诉自己,现在,这两只手任何一只都不能偏废,要让它们紧紧地握在一起,给脑细胞带来活力,给心带来平静,给生命带来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