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二小时的高速公路塞车风云,一家子终于在老家大埔汇合了,每年两个长假的返乡大队伍,往返路途的长时间驾驶,那绝对就是考验众人对家乡的爱啊。
一夜补眠后醒来,勉强恢复了些精神,娃特别兴奋,晨早就起来捣乱,我带着她跑上天台登高练箫,感觉棒极了,高音区也开始稳定地飙出来了,远处炊烟袅袅,镇里新建的高楼与古宅并集,田野花香,共同沐浴在晨光之中,晴空蓝兮,云朵曼舞,可惜我们行李太多了,没法把琴也搬回来。
回乡第一件事,当然是各种吃,客家人的小吃出了名的多花样,各种‘’粄‘’轮番上阵,家里有,小街上有,去走亲戚也还是有,家里一个个吃的停不下嘴,感觉假期回去集体得清肠胃,哈哈。
先说我特别爱吃的‘老鼠粄’,老鼠?嗯,其实这就是一种类似于广州市传统食物濑粉的食物,但没汤水,是用肉碎酱油炒香后撒葱花伴着粉条吃的,之所以叫老鼠粄,是因为这种粉的模样长的两头尖中间肥有点像老鼠,但味道和口感都比濑粉要好吃呢。
粽得粄,是一种米糕,用粘米粉做的,外形有点像马拉糕,但是韧度不错的,很有嚼劲,是家常早点必然性的糕点,热吃冷吃都可以。但我一直以为就是蒸个米糕的吃法,没想到这次回来竟然尝到新口味,用糖浆煎过,再与五花肉一起炒,看起来油腻腻的,但其实糕点本来比较干身,把油吸掉,吃起来完全不油腻,味道简直超赞,我和娃狠狠地吃了四大块仍然意犹未尽。
手工腌面,面条是手工做的,与广州传统面条的煮法不一样,这里下面条不用汤水,烫熟后是直接用碎肉葱花拌着吃的做法。也有干炒的做法,面条贵在手工做,很有嚼劲。
笋粄,一种外形跟饺子差不多的小吃,皮是芋头粉做的,里面也是一些豆干,笋干,虾米,肉碎等,同样有嚼劲十足的特色。
最后一种小吃,是客家人、外来人必定会打包拿走的食物,薄饼。这款薄饼跟印度薄饼可不是一回事,它的外皮不脆不煎,是蒸熟的,打外皮的功夫有点像潮州人打牛肉丸的模样,我们到店的时候刚好可以观赏到,那位师傅的手像装了发动机似的,纯手工制作,所以尽管可以打包,量也多不起来,就是这张皮,实在太费功夫了。
一卷完好的薄饼,便是这张打好的皮包裹着一些芽菜,肉碎,豆干等食材,感觉有点像北方的春饼。不过春饼的皮现在基本都是机器做出来的了,那种手工的劲道吃不出来,但好处是要多少给你多少。
好吃的东西还有鸭松羹,梅州专产的红肉柚子,猪肉干,咸干花生等等,山里自家熟的粉蕉,木瓜也不在话下了。虽然现在县城基本改造得跟城市没啥区别了,但山区里的城市,就是空气好,头顶上的蓝天白云,总是美曼无比,一年两个长假为山里人家带来闹哄哄的人群,这种氛围是在城市里无法建立的呢。
我其实只是这个地方的外来媳妇,用外来人的口味去品尝地方小吃,实在是惊喜不断,每次回来都瞬间沦为了一名吃货。
这次国庆期间,只够时间带娃走走老屋旧巷,看看最后的田野景色,毕竟县城改造,广东农村的景色已经越来越少了。
但老地方,也是毛笔字用得最多的地方,来到这里,不好好练字,实在说不过去,村头巷尾,居委街道,各种公告,通知,捐资记录,每家门户都有毛笔字秀丽的身影,于是我那每天一写也受了感染没有因为度假就拉下了,每每看到祠堂里的诗词,或者老屋里古人留下的对联,便来了兴致,拍下来,回家也临摹一番,不亦乐乎。
这次行程,没去看客家出名的各色围屋,梯田,油菜花景色等,就顾着吃了,嘿嘿,那是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哩,期待着年庆假期吧,娃也是时候要开始认识自己的家乡啦。(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