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味着在时间中旅行,但在空间中旅行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1938年3月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走过这里,同年林徽因梁思成走过,沈从文、萧乾走过。华北沦陷后的兵荒马乱中,他们所见的是“一辆辆军车载着战士开往前线,一辆辆客车载着平民撤向后方。”
2018年3月重走西南联大徒步之旅的杨潇走过这里。
1997年3月我们的黔东南采风行也路过这里。空间上的重合非常奇妙,尤其是在二十年之后才发现这种重合更是奇妙。
时代的跨越让相同的地理环境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的是不同的印记。只有自然的季节风貌没有变化:“柳叶刚探首吐露新叶子,桃花却开的满株都是,远远看来,配上黄昏的颜色,像红雾。冒着炊烟的草房子,飘出柔和的笛声。”
重安江一池碧水,踏着泥泞的路来到这个江边小镇,是为了探访一个古老的蜡染作坊,用天然染料手工制作出的蜡染图案质朴纯真,是这片青湿的大地的一部分。一排沿江的吊脚楼在青山中冒着炊烟,清澈透亮的江水缓缓地流过。
当地多苗族,像所有远离城市的乡村一样,他们热情淳朴的令人感动。邀请我们去她家吃饭的婆婆不会汉语,带我们穿过层层小巷来到她简陋的家中,我们不知道如何向她表达感激之情,但目光的交流中她一定会懂得。给她家老小一起拍了张照片留了地址,几个月之后她应该收到了来自远方的信吧。
重安江在记忆中就是这样的水、这样的人,和河边的吊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