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焕菇凉
“每一次下雨,地面就变湿。地面没变湿,所以昨夜没下雨”这句话对吗?
“下面哪句话,一旦成立,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一看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又让想起当年公务员行测考试时的冏境。这样的“逻辑”题不仅让我脑袋七绕八绕的处于蒙圈状态,更可怕的是让我一再从心里反感。
虽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考公务员,都要去做这些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经常会有这些“逻辑”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并不会以“最能反驳,最能支持”这样的话语直白的表达出来,但无处不在。例如,你要在辩论赛中取得胜利,你要反驳同事关于策划案的相关问题…….这些都需要你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快准狠的把握住问题的“弱口”,然后给予反驳,才能收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反驳总显得“状况外”,或者“驴唇不对马嘴”。
“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应当是公认的“不可或缺”的能力,要不然大神“罗振宇”的《逻辑思维》怎会如此受欢迎,招聘方在招聘信息中也一再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逻辑推理呢?
加拿大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里说到:逻辑推理是一个“收集信息、评估信息的过程”。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首先要占有充分的信息,而要想占有充分的信息,首先需要提出正确的问题。所以那些擅长逻辑推理的人,往往也比较善于提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用“正确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一过程。
如何充分占有信息?
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更多来源于“选择性感知”,所谓的信息总会通过我们的年龄、性别、喜好、专业、人生观等等进行过滤筛选,最终留下“我们想看到”的信息。(选择性感知,就是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者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想看到的”并不完全是客观真实的,这里面存在“偏见”的成分。
正因为我们存在“选择性感知”,并且深受“光环效应”的影响,所以我们的主要四种思维模式:注重结果导向的“现实型”,以过程为导向的“理想型”,以分析为导向的“分析型”和以整体为导向的“综合型”。这些思维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成熟的”思考者要学会避免这些思维方式的劣势。例如,虽然“艺术家”思维灵活,具有创造性,视角独特,但也要避免自己“不善量化,不会管理人”的思维劣势。
怎样提出问题?
提问题是每个人都会的,但是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怎样的思考又能助于“有价值,有看点”的问题迸出呢?《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告诉我们8个创意思考的方法:水平思考,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思维导图;魔鬼代言人;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头脑风暴;重述问题;推销创意。
“水平思考”是一种区别于“垂直思考”的方法,它讲究曲线思考,即兴发挥,注重低概率事件和“跳出盒子”的思考模式。水平思考要求我们避免“程序性反应”,让我们的思考不像是刷牙、洗脸、问好这样程序化,我们应当更多的启动“非程序化反应”,在遇到事情时反其道而行。
运用“点子孵化器”的创意思维一定要打破三个要命的点子杀手: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急于批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傻瓜。只要我们敢于怀疑司空见惯又显而易见的事情,在有新的想法时不急于去评估,克服“自己像个傻瓜一样”的心理,发动大脑所能想到的任何一个想法,那么,就很容易“浮化”出新的点子。
如何做决策?
“中午吃什么?肉夹馍,面条,麻辣香锅?”
“啊,都行,随便”。
“那你想吃什么?”
“我也不知道。我选择恐惧症。吃什么都行,你说吃什么就吃什么。”
以上对话是我们司空见惯,我们将其称为“选择恐惧症”,也就是“决策困难症”。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决策呢?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中讲了9种方法:利弊分析法,矩阵分析法,决策树,概率树,加权排序法,效用分析法,沉没成本,假设测因法,囚徒困境。这些决策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理顺我们的思考结构,让我们的思考脉络更加清晰,更有条理,以便于我们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
“利弊分析法”是一个较为常用且简单的决策方法,要求我们在做决策时把利和弊全部罗列出来,再做分析。我们可以使用“T”字图来进行,将事物有利的一面和有弊的一面分别写在两侧。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利弊分析时,如果能够对每个利弊点进行量化,效果会更好。
“加权排序法”是赋予事件权重来进行决策的。要想计算加权平均值,你需要把每个事件乘以其对应的权重,然后把结果想加。(权重大多时候是每个事件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加权平均值可以对目标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综合排序,最典型的应用是在“聘用”和“提拔”决策方面。
如何进行论述分析?
对事件的评估少不了“论述”。那么什么样的论述才能够准确的表达事件呢?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论述?”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提到,经典的论述包括论据、关键假设和论点三个要素,他们的关系是:论点=论据+关键假设,或者,论点-论据=关键假设。
在一场论述中,我们经常很容易通过关键词、指示词来判断谁是论点,谁是论据。(因为…所以;总的来说;由于……)论点和论据很容易判断,但由于关键词假设是一个过程,它不会被写在纸上,也不会被说出来,所以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也正是基于此,除了质疑对方的“论据”,还可以攻击对方的“关键词假设”。
我们要攻击对方的“关键词假设”,就必须明白关键词假设的漏洞,也就说我们常说的“逻辑漏洞”。常见的“逻辑漏洞”有五个: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把橘子和苹果做比较);代表性假设漏洞(以偏概全);“好证据”假设漏洞(对相关的证据视而不见);因果假设漏洞(混淆因果关系);实施假设漏洞(在执行计划时没有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瓶颈)。在我们掌握了如何通过攻击“推理漏洞”时,很多看似无解,让你迷惑的问题都能够豁然开朗。你会发现对方之所以能骗了你可能是偷换了概念,或者是以偏概全让你信以为真,又或者是颠倒因果关系让其看起来好像就是如此……
逻辑思维真的是一门能够使人变聪明的思维能力。你要相信这套由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建的方法是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至今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