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玩新奇的玩意,也别去远行继续过千篇一律的生活;可以更保守一点,这才是你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情,大家都这么说。
不要再幻想,不要生活在云端, 吃同样的食物,见同样的人,最好拿更精确的刻度来计量食物的营养成分,过了三十的人就应该这样。
每天做同样的事,种种花,遛遛狗,不要再讲究衣着,他们说上了年纪的人时尚就是原罪。
心思别太活,与和你一样的人聊聊天,打打麻将,接送孩子上下学,梦想早就该腐朽,就让它进坟墓吧。
这段话来自于三盅写的《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活》。从2015年5月份到2016年的今天,我都会在洗澡时,打开喜玛拉FM,听主播Bobo读这篇文章,已经数不清楚听了多少遍。总之,每一个觉得离梦想比较远的瞬间,我都会把这篇文章拿出来听听。当朋友说不知道如何过自己的生活时,我也会把这个节目分享给他。
很多次,朋友问我为什么那么努力,我总会告诉他们: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呢,这是接下来的问题。我一般会说,我想通过写作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我想学习画画,成为一名插画师,我想......朋友听完一般会说,你真是一个文艺青年,很傻很天真。我默不作声,继续早起读书,晚上熬夜写东西,坚持写作与分享。
最近,我那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圈被一篇名为《“多重身份”将成为全球趋势》的文章刷屏,我点开后,特别激动。
多重身份: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杆(Slash)”便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看到这个定义,我想用简单的文字坦诚面对自己的经历。
工作将近四年,从做房产销售到进入互联网公司,每每和不熟悉的朋友提起来,真是一段动人的职场故事。可是,如果话题转移到工作内容与薪水福利,我就开始不知所措,刻意转移话题。提到工作之外的事情,上至马拉松,下至花艺,我总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内心还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开心,心理学上称这样的感觉叫“心流”。
对,我一边因为超长时间高压工作环境而痛苦不堪,又一边为工作之外的事而兴奋不已。我一直将这种矛盾归结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机会发展业余爱好所致。因为小时候没有学习业余爱好的机会,所以长大有能力了,就去实现小时候的梦想,比如,我对各种业余爱好班特别有兴趣,从写作、画画到舞蹈等,我都有一颗渴望尝试的冲动。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种业余爱好的发展,可以成为职业,更确切说是可以成为多重职业的一个催化剂。
所以,当这个理念来到我身边时,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同类,原来我所期待的生活并不是没有人做,而是很多人在做。这突然让我想到罗胖说的“U盘化生存”概念,未来的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将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言外之意,未来你的U盘信息由你自己定义,你可以插在任何你喜欢的位置,而不是囿于单一位置。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时候该为自己的U盘信息做准备了。
就我个人而言,写作、读书、分享,是我个人喜欢与向往的方向,也是我在为自己的U盘信息做准备。
同时,在准备U盘信息时,我坚持认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我们喜欢的事情上,我们一定是有天赋的。就像最近听到的一个学习中文的故事:有一个跟随父母来中国生活的外国小朋友,因为特别喜欢车,买各种汽车类杂志,因为买来的很多杂志都是中文版,所以为了了解喜欢的车就挨个学习杂志上的汉字。一段时间后,他的中文比自己的父母都好。
另外,从2014年年底,我就开始坚持写作,从100天的#每日一文#到后来不间断的长文分享,我在这个公众号上推送了将近130篇文章,写了20多万字。只要有时间,我不是看书,就是写字,我从未发现自己如此强烈的喜欢干一件事。
今年年初,我收到一个让我潸然泪下的故事。故事这样的:
我一直给自己标签是个懒惰的人,我不喜欢减肥,不爱看书,工作不求上进,同样也没有太多生活追求。
直到我认识你。
我喜欢看你的文章,充满正能量,为此我还把你归入我的特别好友组。我喜欢你的晨练,喜欢你加班后还能早起。我觉得,我也应该改变了。
其实,因为经济原因我结婚时候没有买钻戒,这两年过去了,准备实现这个“梦想”了,但是看到你的微博,我觉得我应该换掉这个被欲望掩盖的“伪梦想”。
于是,我报了个健身班,这花去半个钻戒的钱。当然,我报了一个多月了,坚持保持每周健身两到三次,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你知道吗,我今晚是从6点20锻炼到8点,8点半离开我就开始在路上听你的节目,回家后功放的,还给我老公听,一直听到躺在床上。
另一半钻戒的钱,我买了个榨汁机,因为看到你有一天说芹菜榨汁,我就也买了。其实我真的很少吃水果,可能果汁是个很好的替代品,一直不舍得买,但是觉得与其买个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买个更实用的。我想让自己更健康起来,也优秀起来。
其实,我从来没有把你当同事。说说工作,我是某地区的财务,我保证我从来没让总部操心,工作就很到位!另外,我也是人事,是教务,是行政,是运营。我招聘过,打过外呼,谈过老师,最近的运营活动都参与,经常忙到12点后。
其实,我只是财务,我可以不做这些(其他城市财务也不做好嘛),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忙起来,更充实。
RITA,我很谢谢你真的。我也不会写,写的也不好,但是真心地想让你知道,你让我改变很多,真的谢谢你。
我开始萌生了“影响别人”的想法,于是决定尝试做一个线上写作班,希望曾经和我一样迷茫的年轻人也和我一样,因为坚持写作,而重新找到自己。
在经营线上写作课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我喜欢和这些小伙伴们交流,喜欢和他们探讨,希望和他们分享生活带给我的思考。当然,他们也从没有让我失望,有的人从不敢于写到写的文章被一些网站加精,有的人的文章被大号转发。我看到了这件事的价值,开始期待更多小伙伴在这个写作班成长的故事。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我会专注做线上写作课程的开发,不会再去传统意义的公司上班。除此之外,我会花费一部分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U盘信息,为自己想要的多重身份做准备。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甚至说是一次社会性的实验,但是对于未来,我没有太多的担忧。我坚持相信,只要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用心浇灌,它终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你们拥有的,我远远的欣赏着,我拥有的,你们也一定可以感应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