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课很多,包括晨诵,以及语文课。梳理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己应该学习的。
关于语文课:
一、文本解读很重要,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有对文本的一个辨别,即散文或者小说,解读时有工具,比如诗歌的“意象、符码”等等,而自己也急需阅读一些此类书籍,补充一些本体知识。
二、解读文本决定了你会把学生带往哪里?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又需要辨文本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
三、接下来是最难的,也就是把文本解读转换成教学设计,也就是可操作的课堂问题。因为学生在此处会习得我们解读文本的方式方法,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我们最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的习得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是紧密相连的。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不断将学生打回文本,这也是在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缜密。有时候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去谈。这一点,新教材做的非常好,第四单元有专门的预测单元,这不光可以用于阅读,用于批判性思维训练也是适用的,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逻辑里学会了寻找文本里不合乎“逻辑、常理、规律”的所谓“漏洞”,进而假设,小心求证,形成自己新的观点。
四、课堂的引导应对,最重要,这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堂课,学生如果不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收获,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在学情与目标之间架一条纽带。
五、今后试着培养学生对文本发问的能力,有问题,说明学生在浪漫感知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个观点。这样他应该已经完成了思维五步法里的前两步,即完成了归纳。接下来课堂如何引导,就是小心求证,演绎再形成新的观点的过程,最后或许孩子先前观点“正确”,或许先前观点“错误”,不论如何,学生经历了思维的过程,而思维训练也应该是这样。只有学生有了先前浪漫感知到的形成观点,课堂上才会与老师,与其他孩子进行争辩,课堂才会活起来,否则,老师讲的再多,他也是蒙圈状态。
关于习作课:
三年级习作主要是让孩子乐于写作,也就是要对写作有兴趣,其次要学会观察周围事物,能把事物写清楚。
以观察一处场景为例:
让学生对写作本身感兴趣,少不了观察活动的设计。
但是如何让学生写清楚,问题来了,首先需要老师帮着梳理观察到的有什么?怎么样?有什么梳理比较容易,但是怎么样?必然用到修辞手法,比较?打比方?如何恰当?应该是能用则用,不能用的不可牵强。
习作结束后的修改也十分重要,让孩子们互相读一读,让他体会他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别人是否能听明白,自己修改,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孩子提到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原因,有词汇量积累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孩子在学着表达时必然要经历这个阶段,因为就像阅读,他总是需要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项能力,所以,孩子在自由写作时,就是在练习这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