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儿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好习惯习得好品质更重要。
这是吴正宪老师多年研究后的成果,也是多少莘莘学子期待的愿景,更是如何减负的一个无法取代的方法。从教这么多年以来,缠绕在耳边最多的就是减负,师生减负,轻松学习。对于老师来说,从来就没想过减负从何入手,看似简单的课程搬到课堂就会变成登山之困,为何如此,心知肚明。教的乏味,学的枯燥,做题无数,收效甚微,如此日复一日,数学成了负担。在多年的课改研究中,我们在改变,希望数学中有乐趣,却没有典范,习题精选,结果却成效甚微,所以越是用力教,做题越多,题越多,孩子学的越乏味,所谓愿景成了理想之国。
聆听名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了我们的课堂没有故事,课堂上过于严谨,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注重语言的表达胜于知识结构的建立,每节课重知识又胜于思维训练,有时候对结果的重视程度又高于过程。总之,与名师课堂比起来,感觉自己的课堂就是教课本,而非知识能力。所以我在想,每一个知识都有一个网,若从每个网的每一个节点入手,明确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逐渐建构,学生头脑中还会是锻炼无层次的吗?在这样的知识结构下,故事层层铺入,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动口,不断猜测、观察、推移、实践... .孩子还会感觉数学枯燥吗?
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使之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一名教师,也要勤于学习、注重积累,一个想成长想进步的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积累。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头,要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