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读的最长的一本书,所谓长一是时间长,从2024年10月18日读到了2025年2月3日,短短的一本散文集,却读了将近四个月,创了读书之最,究其原因,昨晚我仔细想来,最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是一次开车时听的电子书,不记得那次开车去干嘛,但那次开车时内心的宁静却让我记忆犹新,回来我就买了这本书,但只要读的时候有其他事分心,我就合上书不读,不知为何读这本书好似只为寻找内心的宁静,事实是每每读到环境描写我需合上书闭上眼想那样的环境,每每读到一个生动的人物,我会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每每读到那发人深思的语句我会反复的读,多次的读,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生怕自己误会了其中的意……写到这里才发现我已经把最长的第二层含义也说了出来,薄薄的一本书,我仿佛走进了史铁生的一生。
总之这本书与我而言就是这么的神奇,他让我内心安宁却又略有不安,让我流连忘返却又不知妙在何处,故摘录书中文字来记录自己第一次完整读完的散文集《我与地坛》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不知为什么,第一次读到这些文字,我的内心很平静,好像我找到一个世界中的另外一个世界。)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在我人生的不如意时偶尔邂逅这本书,于百般苦恼中寻得一份安宁,又何尝不是生活的馈赠。)
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每个人终点上帝都已安排好,可是这过程却千差万别,但无论怎样都好,因为这道题无正确答案。)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个园子,要在其中找到他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原来母爱的伟大在这一每一个细微之处。)
以梦第四季呢?春天是树枝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映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他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他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他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以上均摘录散文《我与地坛》
上帝为锤炼生命将布置下一个残酷的谜语。
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摘录散文《我二十一岁那年》
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
——摘录散文《我的梦想》
一个幸运者的母亲必然是一个幸运的母亲,一个明智的母亲,一个天才的母亲,她自打当了母亲就得了灵感,他教育你的方法不是来自于教育学,而是来自她对一切生灵乃至天地万物由衷的爱,由衷的颤栗与祈祷,由衷的镇定与激情。
你能在一场如此称心,如此顺利,如此圆满的爱情和婚姻中饱尝幸福吗?也就是说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的企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癫与疯狂,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成功到来之时你会有感慨万端的喜悦吗?在成功到来之后还会不会有刻骨铭心的幸福?
所谓好运,所谓幸福,显然不是一种客观的程序,而完全是心灵的感受,是强烈的幸福感罢了。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的感受到幸福,那只是舒适只是平庸,不是好运不是幸福。
你立足于目的的绝境,却实现着、欣赏着、饱尝着过程的精彩,你便把绝境送上了绝境。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激动的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摘录散文《好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