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生》177 幸福是什么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三个牧羊的孩子,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一起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放牧。树林里有一口老喷泉,由于山体滑坡被堵塞,泉口上堆满了泥土和枯枝败叶。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喷泉的淤泥清理出来,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两个同伴快乐地赞同。
第二天,他们带着镐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喷泉。喷泉里的泥土和枯枝败叶实在太多,他们挥汗如雨,用了一天功夫,才把泉眼疏通了,又挖了一条小水沟,让泉水流进茂密的森林里,去浇灌花草树木。
又过了一天,他们把泉口用石头垒起来,又搬来一块大石板将泉口盖上,防止尘土败叶落进去,同时在四周铺上石板,以便过往的人喝水方便。三个小孩看着乳白色的泉水汩汩地从石缝里冒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孩子们正在拍手庆祝的时候,从树林里走来一位美丽的姑娘,她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还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
“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泉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砌这口泉井就是为了让人喝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为你们三个的健康,我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代表树林,代表在树林里居住的所有动物和在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她向孩子们挥挥手,向密林深处走去。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一个孩子喊着问那位渐走渐远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
你们现在就分手,到各自愿意去的地方,会弄明白什么是幸福的。二十年以后,咱们再在这口小泉井旁相见,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姑娘的声音柔柔地飘来,说完,突然就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从明天起,咱们就按照姑娘的指点,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吧,二十年后的今天,咱们一定要在这里相聚,我相信那位姑娘会来的。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等你们”,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
第二天,他们都照着自己说的去做了。
花开了又落,树绿了又黄,转眼,二十年就过去了。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又在小泉井旁相聚了。三个人都长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静静地流着,小泉井旁的树苗已经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还看得清人走过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还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没想到自己只做了这么小的一件事,却给他人和动植物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期待着那位神奇的姑娘。可是她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二十年我都干什么了吗?”第一个青年说,“咱们分手以后,我就去了一个城市,在那里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成了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幸福其实很简单,当我治好了一个个病人,看着他们恢复了健康,心里别说多幸福了。”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码头上当过搬运工,在店铺里当过伙计,在花圃里当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情。但不管做什么,我都勤勤恳恳,不管到了那里,别人都亲近我、夸奖我,也给了我优厚的报酬,我感到很满足、很幸福。”
“那么你呢?”两个外出的青年问留在村子里的那位。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你们看,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突然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还戴着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尽心尽力做事,要靠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青年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说完,姑娘又不见了。
鲁钝生感言:劳动是幸福,尽心尽力做事是幸福,做对人们有益的事也是幸福,这就是智慧女儿告诉三个青年并被三个青年花20年时间找到的“幸福”答案。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实践还启示我们,幸福不是遥远天际飘浮的白云,不是深山空谷绽开的幽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有勤于寻找、勤于创造,你就能获得幸福。
我们说这个故事,是想借此聊聊“幸福”这个话题。
幸福是人人都希望得到并努力追求的美好东西。但什么是幸福?简而言之,幸福就是身体无痛苦、心灵无困扰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满足感、舒适感、畅达感、愉悦感等。不难看出,幸福是由三个要件构成的:
要件一:身体无痛苦。满身都是病,痛苦不堪,天天跑医院,打针吃药,何谈幸福。
要件二:心灵无困扰。一大堆闹心事、烦心事堵在心头,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要件三: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生活和工作到处都是难题,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困境重重,肯定不会有好心情,也谈不上幸福。
三者缺一不可,都是充分必要条件,看来,想获得幸福,需要做多方面努力。
关于对幸福的解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回答。纵观人类对幸福的种种看法,宏观上可以概括为两种观念:
观念一:神道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把人的幸福置于对上帝的皈依和对某种神秘信仰的不断追求和永恒向往之中。如远古人对图腾、祖先、鬼魂以及自身生殖崇拜所获得的依赖感和安全感等的幸福体验,虔诚的基督徒、佛教徒对耶稣、释迦牟尼顶礼膜拜所感受到的释然情怀,均属此类。
观念二:人道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认为人的幸福应该到人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由于对人本性的不同理解,这种幸福观还可以细化为以下四种类型:
类型一: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标的生理幸福观。这一观点认为,饿了吃饱时、冷了穿暖时、性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快乐体验等,就是人生幸福,吃大餐、穿名牌、住别墅、开宝马、拥美女就是最幸福。
类型二:以满足理智、情感需要为目标的心理幸福观。这种观点认为,观赏一幅优美的画、诵读一首深情的诗、聆听一曲动听的歌,悠闲地散步等获得的愉悦体验就是幸福,能自由自在地尽情地享受精神上的快乐,就是最幸福。
类型三:以满足社会性需要为目标的伦理幸福观。这种观点认为,人被群体接纳、受到尊重,有好名誉、有高地位、有大功劳、有强自尊、有助人助社会为乐的情怀和成就体验,就是幸福。
类型四:以全面关照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伦理体验,实现“主观生理心理体验”与“客观伦理规定”动态平衡和有机统一的科学人道主义幸福观。这种观点认为,幸福是人生理、心理和伦理三种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诸要素“平衡”和“优势”的统一,也是人性诸要素“质”和“量”的统一。生理、心理、伦理三种幸福各有特点,在人完整的幸福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人追求人性完善的过程即是幸福的过程,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人超越“小我”“私我”,升华为“大我”“公我”,实现了人生价值最大化,体现了自我实现时所产生的满足感、成就感和愉悦体验。如,饥寒的满足是幸福,孤独苦闷的消解是幸福,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牺牲个人利益所生成的成就感、荣誉感是幸福,为捍卫真理慨然赴死所产生的自豪感也是幸福。
智慧女儿和三位青年对幸福的看法、标准,基本属于科学人道主义幸福观。
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人生以追求幸福为目的。幸福的追求是一个过程,人在积极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幸福的经历中,享受着幸福;幸福的追求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追求幸福的实践中生成的。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大体有以下个性特征:
特征一:有幸福能力的人充满爱心和忠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和社会。
特征二:有幸福能力的人乐于担当,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特征三:有幸福能力的人自尊,对自己多持肯定态度。
特征四:有幸福能力的人自制,有较强的克服困难和抗挫折能力。
特征五:有幸福能力的人思维取向积极,常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积极的东西,所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
特征六:有幸福能力的人不贪欲,在个人生活方面很容易满足,且不自私,乐于助人。
特征七:有幸福能力的人善待别人、宽待别人,易与他人共处,人际关系良好。
特征八:有幸福能力的人善于反思,能在反思中发现并主动消除自己个性中卑劣、龌龊、不健康的东西,能不断自省自新。
努力培养自己的幸福能力,这是获得人生幸福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