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新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来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流于形式,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其实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更具实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所讨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师所提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所提问题具有可讨论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就可以解决,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如果问题过于难,学生就会望而生畏,即使讨论也解决不了,就没有太大的收获,反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泰州市口岸实验小学张英老师的《牛和鹅》一课,老师出示的问题为“默读课文5—12段,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画面进行品读,勾画出相关语句,做批注,然后围绕有疑问,写得好,有心得,有启发进行交流讨论”,整个课堂学生都很投入地去交流分享,去质疑解惑,学生完全被激发,被点燃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新课程目标》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有“自主”,然后才有”合作”,这是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的过程。而有些老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一上课先提问题,然后马上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尖子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在被动的接受而已。但我最近听到的一节课就不是这样。张英老师在教学《牛和鹅》这一课时,她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画面,作批注,在自学的前提下,然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有心得”“有体会”,解决“有疑问”,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在汇报时就向全班中学提出来,有其他小组成员解答。这个过程,孩子们都是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完成的,真的是个个有所获,整个过程扎实有实效。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在“自主”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合作”。
三、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这样才能有深度,有实效。洋思中学王美老师在上《曹刿论战》一文时,学生从曹刿论战的“论”,分析其人物形象受阻后,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孩子们花费了近10分钟时间来讨论,老师除了巡视、询问过个别小组讨论进度之外,也没有去催促他们,从学生后来的汇报看,人物形象分析深刻。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老师相信学生,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他们的潜能就能够被激发,我们的课堂也就更具实效。
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可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并不会倾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只喜欢自己说,却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常常是其他同学刚开始说话,就迫不及待的插嘴,打断别人的说话,并且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其他小组成员也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组的讨论中,或者就所听到的与自己组成员讨论,整个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混乱一片。之前听的一节公开课《怀疑与学问》就是如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多么重要!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并且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提出明确的倾听要求,使倾听的目标变得更加的明确和具体,提高学生的自律性,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目前,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时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放任化”,老师“大胆”放手,一切交给学生,不引导,不组织。二是“授意化”,老师提出问题后,“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授意”自己的答案,目地是为后面展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公开课中经常可见这种现象。诚然,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监控,包括对讨论的时间、讨论的秩序、程序的调控。同时,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在小组间巡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掌握讨论情为组织展示做准备。但这个针对性指导主要是倾听学生的发言,必要时给予点拨,而非“授意”自己的答案。我在教学《狼》一文时,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狼的特征和屠户的人物形象时,只找到了相关的段落和句子,我巡视时点拨他们“可以抓句子里的关键词,这样分析屠户人物形象就更容易了”,经过我的点拨之后,学生很快抓住了“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词,很快就感受到这是一个“机智、勇敢、敢于斗争的屠户”。可见,教师老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对合作学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组织与监控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之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上有着积极的作用。相信,在课改的道路上,只要我们老师不断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将在语文课堂中更具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