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运营管理一个远镜头—复旦管院生产与运营总监(第43期)开学
6月的阳光,不再是绿肥红瘦的海棠之叹,而是一种生命气节,一种勇敢、绚烂与刚正。校园里,苍翠与勃发,青春间充满沛然之气。在事业路上艰难跋涉的人们,来到复旦,从栀子花的清新中,更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充满惊喜。
2019年6月1日,复旦管院“生产与运营总监实务研修项目”第43期迎来开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为中国著名的商学院,在国内第一个推出运营总监研修项目,以培养世界一流的制造业管理人员为神圣使命,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经有超过2000名的中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参加。研修课程将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体系的知识、真实的实践经验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为学员带来运营管理的最佳视野;通过复旦学习和生活,学员们与来自各地的充满活力、胸怀远大理想的优秀人才建立友谊和联系。本期学员们来自企业有:西能化工、欧瑞康、泸天化、罗格朗电气、潮宏基珠宝、仲景食品、旭川化学、良信电器、昇兴集团、冠辉建设、埃芙卢兹生物科技、德朔实业、高松电子、中嘉新能源、茂莱光学……
领衔第一堂课的是中国制造业精益思想实践的探索者、六西格玛黑带大师张洪涛老师,课程主题:运营策略规划。这门课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平时陷入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们提供了一个远镜头,重新理解运营,重新定义管理,从而为工作创新提供了内在源泉。
张老师指出,卓越运营的主要特征是精细化管理,就是目标、计划、教导、检查、改善与激励的全过程不断升级,而非中间的某个环节(譬如,目标+激励是岗位责任制)自我循环。
具体表现:目标细化到必要的关键控制点,而非总体或笼统,管理者对下属职责的要求不只是做哪些事而是要哪些结果。
计划不仅仅是甘特图所表达的事项与进度等基本因素,计划会依据目标达成的需要细化到关键步骤,并能进行动态维护与调整。各类工作计划是否成为管理者的主动需要而非被动完成上级的任务。
员工训练方式的改善,体现在知识管理机制完善,管理者的总结固化已养成习惯,并从生产作业型向知识型拓展,从人与人之间的传承转向人与设备之间的传承。
过程控制的习惯成为管理者的自然需要,会根据(经常出问题/难做/不愿做/第一次做)确定跟进的频率与方式,进行规划并实施。
张老师采用案例解析、实践分享、小组讨论、角色体验、情景模拟等方式逐一深入讲解,有观点,有事实,有工具,使学员们猛然发现自己手中增加好多解决工作难题的“兵器”。
为帮助学员们尽快进入学习佳境、增加更为广阔的视角,复旦管院还特别邀请领导力心理学家蔡育明老师来主持开学破冰拓展活动。
第一个环节,大家热烈讨论各自团队名称,构思人设造型,选一首歌重新填词,轻松、欢乐中,每一位同学的个性特征、沟通方式给伙伴们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环节驿站传书,每组团队模拟古时候驿站传递情报,从最后一位往前通过肢体接触的方式传递数字情报,不可以出声和看见后面人的肢体,五个团队争取最快和准确的完成任务。一共进行三轮,每轮开始前都有十分钟讨论和演练。随着竞赛的深入,同学们从游戏里发现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模式,并进行反省:1.策略的制订和调整2.流程改进3.面对变革时的反应4.团队管理者的职责。
真正的巨变,不在声嘶力竭的口号里,而在悄无声息静水流深中。复旦管院运营总监课堂,淋漓尽致的学习分享里,打开另一个不同于往常的世界。
茹晓磊同学(罗格朗低压电器有限公司)赞道:“课程设计合理,感觉能够学以致用,对于与员工沟通,与老板的沟通,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工具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孙玉西同学(旭川化学有限公司)评价道:“老师生动活泼,但又能切中要点,直指人心。海量信息需要回去消化,并立即转化成实干方案。”